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一》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

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在病重期间对子女的深深忧虑与不舍。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首句“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点明了家庭成员的年龄,暗示了家庭的结构与关系。接着,“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一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未来的担忧,即使在自己不在世后,孩子们仍会面临失去母亲的痛苦,这种担忧超越了生死,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远。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母亲深知自己的话语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伤痛,但又不得不将这些担忧传达出来,表现了母爱中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母亲预见到未来孩子们的痛苦,每次看到孩子都会流下眼泪,这泪水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希望孩子们能靠近她,记住她的面容,即使在她离去后,也能通过回忆来感受到母爱的存在。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在孩子们长大后,希望他们能回忆起母亲的教诲与关爱,让这份记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减少对母亲离世的哀伤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母亲对子女未来的忧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子女深深的爱,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永恒。语言朴实真挚,情感深沉动人,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为母爱的力量所震撼。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舟次魏塘

北下丘为里,乘流到魏塘。

薄阴催稻秀,断岸叱牛忙。

抟士多窑户,叉鱼习水乡。

閒愁若为遣,恐少养生方。

(0)

秋夜怀兄

寂寞秋声思不禁,绣帘微动晚风侵。

阑干影转千家月,砧杵声移两地心。

手足情怀频怅望,诗书镫火费追寻。

红笺欲寄何由达,千里江南少雁音。

(0)

雁字三十首次韵·其七

淋漓界破碧天图,醉墨微茫抗酒徒。

若使太元生瓦屑,谁将飞白裹金瓿。

沙痕已印梅花瓣,声谱兼谐凤穴雏。

野鹜家鸡随举似,不须仿本效村儒。

(0)

有感

名香一缕当帘出,故札千函向日开。

入梦已迷前度草,返魂惟有去年梅。

(0)

王石谷山水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

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

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

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

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

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镵削。

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

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0)

初夏送夫子北上

杜鹃唤春归,和风吹芳芷。

何堪对斯景,把酒送吾子。

分手即天涯,惜此须臾晷。

别绪如茧丝,柔情似潭水。

离怀寄孤鸿,相思托双鲤。

征途勉加餐,努力拾青紫。

上慰高堂亲,下酬贤伯氏。

君行既雅醇,君才复俊美。

但保金石心,豪门勿投趾。

桃李易凋残,松柏岂朝萎。

行矣勿悲嗟,风云自此始。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