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
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
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
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在病重期间对子女的深深忧虑与不舍。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首句“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点明了家庭成员的年龄,暗示了家庭的结构与关系。接着,“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一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未来的担忧,即使在自己不在世后,孩子们仍会面临失去母亲的痛苦,这种担忧超越了生死,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远。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母亲深知自己的话语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伤痛,但又不得不将这些担忧传达出来,表现了母爱中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母亲预见到未来孩子们的痛苦,每次看到孩子都会流下眼泪,这泪水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希望孩子们能靠近她,记住她的面容,即使在她离去后,也能通过回忆来感受到母爱的存在。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在孩子们长大后,希望他们能回忆起母亲的教诲与关爱,让这份记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减少对母亲离世的哀伤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母亲对子女未来的忧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子女深深的爱,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永恒。语言朴实真挚,情感深沉动人,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为母爱的力量所震撼。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
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
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
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
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
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镵削。
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
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杜鹃唤春归,和风吹芳芷。
何堪对斯景,把酒送吾子。
分手即天涯,惜此须臾晷。
别绪如茧丝,柔情似潭水。
离怀寄孤鸿,相思托双鲤。
征途勉加餐,努力拾青紫。
上慰高堂亲,下酬贤伯氏。
君行既雅醇,君才复俊美。
但保金石心,豪门勿投趾。
桃李易凋残,松柏岂朝萎。
行矣勿悲嗟,风云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