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垂空寒欲滴,窗外苍龙作人立。
有时鼓鬣风中号,有时垂涎雨中泣。
既如轩辕游洞庭,铿锵仙乐天半鸣。
又如李靖发田舍,滴沥大瓢云外倾。
中有书生负奇志,千金学得扰龙技。
辛勤十载谨护持,坐使骞腾满庭内。
只愁天作雷雨风,斯须变化出九重。
云收雨散敛神功,但见葛陂万丈深潨潨。
绿云垂空寒欲滴,窗外苍龙作人立。
有时鼓鬣风中号,有时垂涎雨中泣。
既如轩辕游洞庭,铿锵仙乐天半鸣。
又如李靖发田舍,滴沥大瓢云外倾。
中有书生负奇志,千金学得扰龙技。
辛勤十载谨护持,坐使骞腾满庭内。
只愁天作雷雨风,斯须变化出九重。
云收雨散敛神功,但见葛陂万丈深潨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动态,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与神秘力量。
首先,“绿云垂空寒欲滴,窗外苍龙作人立”,以“绿云”形容竹林的茂密,仿佛是飘浮的绿色云朵,而“苍龙作人立”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挺拔的姿态,如同苍龙般威严站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有时鼓鬣风中号,有时垂涎雨中泣”,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子以情感,它们在风中呼啸,在雨中哭泣,展现出竹子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坚韧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并存。
“既如轩辕游洞庭,铿锵仙乐天半鸣。又如李靖发田舍,滴沥大瓢云外倾。”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竹子的形象,将它们比作轩辕乘舟游历洞庭湖时的仙乐,以及李靖在田野间挥洒大瓢时的豪迈,表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所展现的不同魅力与精神风貌。
最后,“中有书生负奇志,千金学得扰龙技。辛勤十载谨护持,坐使骞腾满庭内。”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书生的角色,他花费十年时间学习驾驭龙的技艺,并精心守护着这片竹林,使得竹林充满活力与生机。这不仅深化了竹子与人的关系,也寓意着知识与努力能够带来美好的结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还蕴含了对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精神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江北江南,青山占尽,台观高处。
击楫狂吟,凭栏危眺,潮打孤城去。
吴头楚尾,此间天限,空有射鸥人住。
看残阳、蜗蛮一角,中兴气竞龙虎。
金焦入眼,楼船东下,销得英雄一顾。
白帝城边,有情乡水,应过夔门路。
昔年沉陆,战场荒草,换了酒旗戏鼓。
重阳近、茱萸旧会,故人健否。
挝羯思唐,洗桐悲蜀,小小檀槽如故。
唤起轻雷,旧声堪忆,苍凉苑花宫树。
有九百年来事,两弦怅谁诉。春何许。
向梨园、听残银甲,重奏入、兵骑淮西无数。
爪雪在天涯,尽千金、抛与飞絮。
好事才人,唱旗亭、都是新句。
但寒沙吹舞,又对燕山风雨。
判吟袖。东风剪,春阴一碧如绣。帝乡同客久。
惜别几人,堪此尊酒。江南梦又。尽迟我、羁愁消瘦。
极目鞭丝天末。只输与万千条,送归程烟柳。回首。
谐兰订旧。焦桐感爨,那是霓裳奏。听歌聊复偶。
说与镫红,更阑时候。销魂赋就。剩浣了、缁尘三斗。
后约横溪翠岫。料应结、竹边楼,花间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