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会来乔岳,良朋喜共游。
白云时去住,野鸟亦夷犹。
雨霁千峰翠,春深万木稠。
山灵真有待,吾道重千秋。
嘉会来乔岳,良朋喜共游。
白云时去住,野鸟亦夷犹。
雨霁千峰翠,春深万木稠。
山灵真有待,吾道重千秋。
此诗描绘了在太华山中与良朋相聚讲学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首句“嘉会来乔岳”,开篇即点出与好友在高山之上相聚的喜悦,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接着,“良朋喜共游”进一步强调了这次相聚的欢愉和意义,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白云时去住,野鸟亦夷犹”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烘托气氛,白云飘忽不定,野鸟悠闲自得,既展现了山林间的宁静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雨霁千峰翠,春深万木稠”描绘了雨后山峰翠绿欲滴,春天里树木繁茂的景象,色彩鲜明,生机勃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力,也寓意着知识的丰富和学术的繁荣。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学问追求的象征。
最后,“山灵真有待,吾道重千秋”表达了诗人对山灵(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学术道路的坚定信念。这里的“待”字,既有等待之意,也暗含着期待与尊重,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对学术传承的重视。整句诗意蕴深远,既是对自然界的礼赞,也是对自己学术追求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崇高敬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冯从吾在太华山中与友人相聚讲学的美好时光,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学术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午夜晴烟,早六街灯火,交侵明月。
春树人家,遥傍春城双阙。迤逦钿车成列。
亸罗袖、肤光欺雪。
春山澹,止水盈盈,笑看帘幕风揭。清丝凄切。
楼头少妇鸣笙坐,幽恨难说。
白马金鞭,知向谁行游歇。舞榭酒阑烛灭。
侯门闭、内筵重设。
空伫望、薄倖归来,深闺眉峰双结。
峨舸下江夹,双阙豁天门。
柁楼徙倚回望,鹊尾夕阳痕。
多谢襄阳父老,寄语石城年少,䟤跋漫纷纭。
地土贱无直,山鬼诗何论。五杂俎,八风舞,七言文。
去矣西河老守,别语漫云云。
风起白头高浪,日暮碧云孤唱,林际见春申。
黄鹄来相迓,绛老问生辰。
日夕高城危旌卷。射目冷风如箭。
潸然泪落,向金台畔。古人悲,今人事,寸心乱。
愁重天容墨,暮云远。春嫩芳时,早未经眼。
醉醒乾坤,是处肠堪断。看劫尘翻,沧波浅。
旧家坊曲,买风月,徵歌管。故山遥,佳期阻,旅情倦。
衰柳休攀折,恨丝短。声声桃花,角梦归晚。
秋恨阔。银塘渺千顷,雨声凄切。
水佩惊寒,雾裳怨晚,谁题花叶。
容易西亭梦破,甚汀芦、还舞回雪。竛竮别。
液池天迥,倦鸥空说。玉腕重搴应怯。
罩鸳波、凉云半缺。影悴谁怜,香清难驻,风怀都歇。
泻泪盘空,剩冷蒂、挨过新霜时节。棹歌咽。
愁煞前溪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