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广文杨东霍之楚》
《送广文杨东霍之楚》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泮水初开物色赊,公车同占上林花。

瓯西碧玉千金价,岭外青萍十里华。

世掌丝纶推彩凤,斋仍苜蓿动吹蛙。

荆阳亦是多才地,武文桃李即通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楚地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楚地才子佳人的赞美。首联“泮水初开物色赊,公车同占上林花”以泮水初开、万物生长的景象,比喻友人前程似锦,如同乘坐公车一同观赏上林繁花,寓意着友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旅程。

颔联“瓯西碧玉千金价,岭外青萍十里华”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价值连城的碧玉和遍地盛开的青萍,赞美其才华横溢,犹如珍宝。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环境优美,人才济济。

颈联“世掌丝纶推彩凤,斋仍苜蓿动吹蛙”则进一步赞扬友人的家族背景与个人成就。这里“世掌丝纶”形容家族世代为官,权势显赫;“彩凤”象征才华出众之人;“斋仍苜蓿”则是以简朴的生活状态比喻友人不慕名利,保持谦逊;“动吹蛙”则以青蛙的叫声比喻友人虽身处简陋,但依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展现出其内在的才华与自信。

尾联“荆阳亦是多才地,武文桃李即通家”表达了对友人前往楚地的期待与祝福,认为楚地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人才辈出之地,友人此行定能如桃李般在其中开花结果,成就一番事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楚地的赞美,是一首充满诗意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西地锦

寂寞悲秋怀抱。掩重门悄悄。

清风皓月,朱阑画阁,双鸳池沼。不忍今宵重到。

惹离愁多少。蓬山路杳,蓝桥信阻,黄花空老。

(0)

句·其一

对掌紫枢参大政,同扶赫日上中天。

(0)

春题

江云漠漠水悠悠,望断春风燕子楼。

书寄碧云千里雁,镜分明月半奁秋。

来时杨柳阴连陌,归路蘋花雪满洲。

遥想琐窗挑锦字,泪珠如粉冷银钩。

(0)

白发

老矣无心竞寸阴,不知公道为何人。

晴梳栉齿千丝雪,静掩梨花一镜春。

镊处痴儿愁是种,染来因药怪无嗔。

儿曹共日誇头角,笑说非熊有渭滨。

(0)

遇灾报应诗

郁攸属者潜煽灾,蜚廉纵风相与偕。

林林生齿七万户,连甍接栋烧成灰。

如何老翁一区宅,间不以寸独不㶼。

玉石俱焚势应尔,岂有幻术能然哉。

闻之翁乃好善者,平时事佛经卷开。

有馀必以济贫乏,不以利欲萦其怀。

仓卒遂蒙鬼神护,万目注视咸惊猜。

厥初巨燄爇天起,左顾右盼如燔柴。

翁知无脱免,委身甘作烬与煨。

麾儿与妇令亟走,誓死不去无违乖。

全家酣寝越信宿,如闻大浪声喧豗。

及其梦觉火亦息,依然一室当崔嵬。

微如蒲萄不熏灼,而况梁栋与桷榱。

苍苍表善有如此,馀自作孽何足哀。

作诗志往劝来者,勿以斯语同优俳。

(0)

朝中措·其二以海错为唐守寿

暖风帘幕卷春阴。歌吹画堂深。

云袖纤纤捧玉,霞觞滟滟浮金。

佳辰恨我,空传善颂,阻缀朋簪。

莫笑海滨乡味,尊前会有知音。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