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西都十二年,竟陵相遇各华颠。
风流家世仁人后,恺悌歌谣楚俗传。
学道爱君甘淡薄,倦游嗟我久留连。
自怜江上伤春眼,不待琵琶已泫然。
一梦西都十二年,竟陵相遇各华颠。
风流家世仁人后,恺悌歌谣楚俗传。
学道爱君甘淡薄,倦游嗟我久留连。
自怜江上伤春眼,不待琵琶已泫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送复守张坰朝奉罢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送别一位友人,这位朋友在西都(今陕西西安)任职十二年之久,两人相遇时都已是华发斑斑的老人了。这位朋友出身于风流家世,性格仁和,是后代仁人的典范。他的为人恺悌,爱好歌谣,更能传承楚地的民俗。
诗人在学道的过程中,对待君子之道抱有浓厚而又淡薄的感情,这份感情如同甘露般令人陶醉,但同时也感到旅途劳顿,嗟叹自己留连忘返。自怜江上春光易逝,眼前景物皆触动愁绪,更不待琵琶之声,便已是泫然欲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对人生旅途中相遇与别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春光易逝的无常之感。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亲昵友情和人生哲理的佳作。
人物名家旧姓吴,一枝神笔近来无。
赵州故事谁相委,写我青山行脚图。
眼看青白面无文,鹤骨何妨瘦几分。
竹笠芒鞋多逸韵,超然一片入山云。
霜华欲白月轮低,隔水思君玉观西。
哦就小诗聊作答,争如孔雀换山鸡。
静坐何寥寥,静夜何迢迢。
迢迢有所思,别意岂能抛。
念子不成寐,烛泪摇绮寮。
从来离别心,有笔难尽描。
子之趋庭日,我昔正垂髫。
携书析疑义,镫下争拈毫。
春来桃李发,酌酒兴自高。
秋深夜雨寒,诗就共推敲。
埋首闺阁里,有怀徒尔豪。
今子他人妇,儿女共嘈嘈。
调羹奉阿姑,妇道应自操。
不复侍椿萱,惆怅关山遥。
得会亦不久,得共无几朝。
雁羽况沈浮,两地愁相交。
春寒日益严,春雨何劳劳。
夜来不可听,隔幕风如刀。
念子益愁思,愁思不可销。
一夜梦飞渡,月落胥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