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虎不垂头,笼鹤不委翼。
兔爰雉耿介,牛顺而羊逆。
梧桐茂高陵,柽柳主下隰。
物性各有托,焉得相变易。
渭川玉波澄,泾河泥滓流。
为水本同源,清浊不相侔。
悠悠孺子歌,宣尼为迟留。
槛虎不垂头,笼鹤不委翼。
兔爰雉耿介,牛顺而羊逆。
梧桐茂高陵,柽柳主下隰。
物性各有托,焉得相变易。
渭川玉波澄,泾河泥滓流。
为水本同源,清浊不相侔。
悠悠孺子歌,宣尼为迟留。
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古意四首(其二)》以动物和自然景物为喻,寓言深刻。首句“槛虎不垂头,笼鹤不委翼”描绘了被囚禁的猛虎和笼中的白鹤,即使身处困境,仍保持尊严,不愿屈服。接下来通过“兔爰雉耿介,牛顺而羊逆”进一步强调了动物的特性,兔子和雉鸡象征着正直,牛则顺从,羊则相反,暗示了顺应天性的道理。
“梧桐茂高陵,柽柳主下隰”借树木生长环境的不同,表达万物各有所适,不可强求改变。接着,“渭川玉波澄,泾河泥滓流”运用渭水与泾河的对比,说明清水浊流虽源自同一源头,但最终状态各异,寓意事物的本质差异。
最后两句“悠悠孺子歌,宣尼为迟留”,以孩童的歌声和孔子的沉吟作结,表达了对淳朴本真的向往,以及对世间复杂现象的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王稚登在古意诗中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