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惯读横渠铭,不读许负天纲书。
穷通欢戚若有二,天之玉女元非殊。
但应内省无所疚,何必从君问休咎。
北窗燕坐寂无言,时听幽禽哢晴昼。
平生惯读横渠铭,不读许负天纲书。
穷通欢戚若有二,天之玉女元非殊。
但应内省无所疚,何必从君问休咎。
北窗燕坐寂无言,时听幽禽哢晴昼。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真德秀赠给岳相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平生惯读横渠铭”表明诗人倾向于儒家道统,对张载(横渠先生)的哲学思想有所研习,而“不读许负天纲书”则暗示他并不热衷于占卜星相之类的神秘学说。
接下来,“穷通欢戚若有二,天之玉女元非殊”两句,诗人认为人生的困厄与顺利、快乐与悲伤不应被简单分为两极,即使是上天的安排,也并非绝对不同。他强调内在反省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吉凶预测。
“但应内省无所疚,何必从君问休咎”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认为人应当专注于自我提升,无愧于心,而非过分关注命运的预示。最后,“北窗燕坐寂无言,时听幽禽哢晴昼”描绘了诗人静坐沉思的画面,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聆听鸟儿在晴朗白天的鸣叫,体现了他的淡泊心境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真德秀的儒家伦理观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而非外在命运的依赖。
鸿门无人易水寒,安得壮士久所患。
求之市隐戎行间,纷不当意鬓已班。
逆胡未讨忧万端,此得两君聊自宽。
有石堂坳立礤■,百夫睨之欲举难。
两君挟起如弄丸,舞空一叶风团团。
吕君忽作胡衣冠,沥酒于地盟血殷。
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
九重深窈虎守关,竟以剑器博一餐。
语未良已声珊珊,两蛟出没万马攒。
夜阑月暗天汗漫,满堂悲愤泪欲潸。
嗟尔两君诚义肝,我方乘障荆之蛮。
五营诸将皆豢安,髀肉久不堪征鞍。
谁能唤与百辟看,但得汝等一解吾君颜,书生老死不足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