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横陈忆小怜,夜窗风细月如弦。
拟添银叶、安稳耐孤眠。
百尺游丝牵别绪,一痕蛾绿淡秋烟。
近来心事、都在药栏边。
不为横陈忆小怜,夜窗风细月如弦。
拟添银叶、安稳耐孤眠。
百尺游丝牵别绪,一痕蛾绿淡秋烟。
近来心事、都在药栏边。
这首《琴调相思引》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诗中以“不为横陈忆小怜”开篇,巧妙地将情感的寄托与回忆联系起来,暗示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思念并非源自于表面的接触,而是深藏于心底的情感。接着,“夜窗风细月如弦”一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夜晚的窗前,细风轻拂,明月如弦,勾起了无尽的思绪。
“拟添银叶、安稳耐孤眠”则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之夜的内心世界,他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安抚自己,或许是在静夜中点燃香料,希望能借此获得心灵的慰藉,度过这漫长的孤寂时光。然而,即便如此,内心的相思之情依然难以平息。
“百尺游丝牵别绪,一痕蛾绿淡秋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相思之情比作随风飘荡的游丝,以及秋日里淡淡的烟雾,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绵长与难以捉摸。同时,这些意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使得相思之情更加深沉和复杂。
最后,“近来心事、都在药栏边”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心事所在,即在那药栏旁,似乎寄托着他对某人的深深思念。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对于这段感情的珍视与执着。
整体而言,《琴调相思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将一个深情而又略带哀愁的相思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人生哲理。
举世只堪吁,空知与道俱。
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
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
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
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
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
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
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
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
山色锄难尽,松根踏欲无。
难评传的的,须到不区区。
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
烧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厨。
师去情何切,人间事莫拘。
穿林宿古冢,踏叶揭空盂。
无事终无事,令枯便合枯。
他年相觅在,亦不是生苏。
撑船碧江上,春日何迟迟。
汀花最深处,拾得鸳鸯儿。
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樵叟无忧苦,地仙亦何别。
茆屋岸花中,弄孙头似雪。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
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
梦到海中山,入个白银宅。
逢见一道士,称是李八伯。
三四仙女儿,身著瑟瑟衣。
手把明月珠,打落金色梨。
车渠地无尘,行至瑶池滨。
森森椿树下,白龙来嗅人。
宫殿峥嵘笼紫气,金渠玉砂五色水。
守阍仙婢相倚睡,偷摘蟠桃几倒地。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
仲尼有言,巍巍帝尧。
承天眷命,罔厥矜骄。
四德炎炎,阶蓂不凋。
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吾皇则之,小心翼翼。
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土阶苔绿,茅茨雪滴。
君既天赋,相亦天锡。
德輈金镜,以圣继圣。
汉高将将,太宗兵柄。
吾皇则之,日新德盛。
朽索六马,罔坠厥命。
熙熙蓼萧,块润风调。
舞擎干羽,囿入刍荛。
既玉其叶,亦金其枝。
叶叶枝枝,百工允釐。
享国如尧,不疑不疑。
王室今如毁,仍闻丧我师。
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
岳鬼月中哭,松龛雪次隳。
直须文五色,始可立高碑。
邺卫松杉外,芝兰季孟间。
尽希重诏出,只待六龙还。
不疾成千古,令焚动四山。
感恩终有泪,遥寄水潺潺。
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
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苦雾埋空室,啼猿有咽声。
今朝益惆怅,曾沐下床迎。
小一头应白,孤高住歙城。
不知安乐否,何以近无生。
烧逼鸿行侧,风干雪朕清。
途中逢此信,珍重未精诚。
荒乱抛深隐,飘零远寓居。
片云无定所,得力是逢渠。
瀑灂群公社,江崩古帝墟。
终期再相见,招手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