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包不住雁边峰,万里来参琰浙翁。
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
不从贝叶钻陈迹,只向蒲团下钝工。
结习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
挑包不住雁边峰,万里来参琰浙翁。
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
不从贝叶钻陈迹,只向蒲团下钝工。
结习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对禅法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清净。"挑包不住雁边峰,万里来参琰浙翁"表明修行者的决心,即使是遥远的地方也要去寻找高僧的教诲,"琰浙翁"指的是居住在深山之中的高僧。"刀割万缘随指断,镜磨诸漏著身空"则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断绝尘世间一切纷扰,用禅定来磨练自己,使心灵达到清净无为的状态。
"不从贝叶钻陈迹,只向蒲团下钝工"意味着这位修行者不追随过去的脚步,而是专注于坐禅修行,通过长时间的打坐来磨练自己的心性。"结习依然销未尽,有时诗语学琴聪"则透露出尽管过去的习气还未完全去除,但在偶尔的诗词和琴声中,他能感受到一丝清醒和聪慧。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的禅意,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学、尤其是禅宗的深厚兴趣和理解。
露滴松钗,烟苏石发,深深庭院良宵。
有约吟秋,婵娟大小双乔。
妆楼乍过新雁,语西风、罗带凉飘。
虚籁警,正蛩帘梦坠,麝炷心焦。
还问声来何处,恁无情偏感,似醉难销。
人自工愁,非关梧叶芭蕉。
冰丝夜长慢理,借商音、闲谱离骚。
幽思远,望青天、银汉影高。
轻帆最是无情物,年年送人天末。
晕入寒烟,低摇细雨,点逗青山残雪。浮空万叶。
看垂似天绅,摺成湘箑。
水响菰蒲,柳梢飞过片云活。
扁舟浪游倦矣,算乘风素志,犹未休歇。
樯远针纤,绳横线乱,穿得离肠千结。河梁赋别。
但挂起斜阳,暮愁重叠。暝宿荒邮,带来江上月。
生小盈盈。是天教断送,赋与多情。
密防鹦语滑,愁压凤笺轻。红泪湿,翠眉清。
犹是可怜生。梦儿中,几回来处,只凭分明。
算来谁负流莺。有花枝照妾,明月随卿。
病应前夜得,眼是几时醒。欲画也,恐难成。
堪否与题名。道判将,绿消红褪,分付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