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其三》
《感事·其三》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万里烽烟捲土来,求鱼缘木竟成灾。

奸雄末路多寻死,社稷前途实可哀!

藏蛰龙蛇苏汉畤,失群麋鹿走苏台。

贞元倚伏天难问,何日钟生济世才?

(0)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三)》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时局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万里烽烟捲土来”,描绘了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的景象,形象地展示了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接着,“求鱼缘木竟成灾”一句,以“求鱼”比喻寻求和平与安定,却最终导致更大的灾难,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奸雄末路多寻死”一句,揭示了统治者在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结局,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紧接着,“社稷前途实可哀”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藏蛰龙蛇苏汉畤,失群麋鹿走苏台”两句,通过“龙蛇”和“麋鹿”的隐喻,分别象征着国家的精英和普通民众,在动荡时期各自寻找生存之道,但都显得无助和迷茫。“苏汉畤”和“苏台”则是古代祭祀和游乐之地的象征,这里用来表达国家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的衰败。

“贞元倚伏天难问,何日钟生济世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命运无常的无奈,以及对能够拯救时代的英雄人物的渴望。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人物的呼唤,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征虏亭祖王少傅

昔人鉴殆辱,解绂扬归舲。

真感属神虑,高兴袭天情。

(0)

诗一十七首·其四玄垄之游

超举步绛霄,飞飙北垄庭。

神华映仙台,圆曜随风倾。

启晖挹丹元,扇景餐月精。

交袂云林宇,浩轸还童婴。

萧萧寄无宅,是非岂能营。

世网自扰竞,安可语养生。

(0)

咏八日诗三首·其三

缅哉玄古思,想托因事生。

相与图灵器,像也像彼形。

黄裳罗帕质,元服拖绯青。

神为恭者惠,迹为动者行。

虚堂陈药饵,蔚然起奇荣。

疑似垂嚱微,我谅作者情。

于焉遗所尚,肃心拟太清。

(0)

七日夜女郎歌九首·其三

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

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0)

干宝引语

宗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0)

平原为太守索棱歌

懿矣明守,庶绩允厘。剖符作宰,实获民思。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