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燕篡表臣忠,如雪麻衣染血红。
高煦后来家法肖,九原含笑问周公。
大书燕篡表臣忠,如雪麻衣染血红。
高煦后来家法肖,九原含笑问周公。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对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深刻思考。"大书燕篡表臣忠"一句,以“大书”强调了历史记载中对燕王篡位这一事件的公正评判,突出了臣子的忠诚。"如雪麻衣染血红"则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雪白的麻衣象征着纯洁与无辜,而“染血红”则代表了罪恶与牺牲,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的道德判断。
接下来,“高煦后来家法肖”中的“高煦”指的是明朝开国功臣高煦,这里通过“家法肖”暗示了后人对先辈行为的模仿或继承,可能暗指某种道德或行为准则的传承。最后,“九原含笑问周公”运用了典故,九原是古代传说中的死者居住之地,周公则是儒家文化中道德典范的代表。这句话通过想象九原的死者含笑询问周公,表达了对忠诚与道德的永恒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世行为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以及对道德价值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诚、正义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少欲决世网,叔季郁忧心。
嘉遁讵不念,岁月坐浮沉。
淹留力事蓄,尘秽愧书琴。
乡邦佳山水,及兹颇幽寻。
出意埃壒内,微尚感苔岑。
清赏寄高咏,逸情美薄斟。
仁德乐崇峻,林峦理致深。
岂要适俗韵,烟霞饷知音。
嘒嘒新蝉响,冥冥灌木阴。
良候伊可怀,当风愿投簪。
凉蝉陨叶。正碧波渺渺,秋在城堞。
酒所凄凉,相唤移船,华灯掩映佳侠。
宜城放客多愁思,写不尽、琴心三叠。
数合欢、制就齐纨,谁料未秋先箧。坐对江湖兴沓。
便当自此去,同理舟楫。
却恨青铜,华发星星,那称绛唇丹靥。
从渠自向空王忏,恰难忘、散花香裛。
甚四弦、解诉飘零,歌畔泪珠盈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