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
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
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
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陈宫》。诗中以“何物曾奴董太师”起句,暗示了陈宫曾经是董卓的部下,可能是指他曾经效力于董卓。接着,“原陵青草正萋萋”描绘了一幅原野上青草茂盛的画面,象征着陈宫离开董卓后的境遇,可能寓言其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时翔集多知处”进一步表达了陈宫在董卓垮台后,或许曾有过一段四处流转、被人熟知的经历。然而,“独恨公台不择栖”则是诗人的感慨,这里的“公台”通常指陈宫,意指他选择的归宿或投靠对象不够明智,暗指他在后来的生涯中可能遭遇不幸或未能找到理想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既赞扬了陈宫的才智,又寓言了他的命运转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沉浮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