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给事中敏二首·其二》
《李给事中敏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晚发闷还梳,忆君秋醉馀。

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

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

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

(0)
注释
晚:夜晚。
发:整理。
闷:思绪。
还:仍然。
忆:回忆。
君:你。
秋:秋天。
醉:喝醉。
馀:之后。
可怜:令人同情。
刘校尉:古代官职名。
曾:曾经。
讼:争论。
石中书:可能指代某种典故或文献。
消长:事物的增减变化。
虽:虽然。
殊:不同。
事:事物。
仁贤:仁德贤良的人。
每:总是。
自如:一如既往。
因:于是。
看:阅读。
鲁褒论:鲁褒的评论,鲁褒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何处:哪里。
是:是。
吾庐:我的居所。
翻译
夜晚独自整理思绪,想起你在秋天酒醒后的情景。
可怜的刘校尉,曾为石中书的事争论不休。
虽然世间事物有增有减,但仁德贤良之人始终如一。
阅读鲁褒的评论,我在何处才能找到自己的居所呢?
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怀念故人之情感的七言绝句。首先,"晚发闷还梳"一句描绘出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里独自梳理头发的情景,这个动作本身就充满了孤寂与沉思的气氛。紧接着的"忆君秋醉馀",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和不舍,这里的"秋醉"可能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然后,"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一句提及了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即刘校尉在古代石室中读书的情形。这里"可怜"二字传达出诗人对往事的同情和感慨,而"曾讼石中书"则是对知识渴望和坚持不懈追求学问精神的赞美。

下片"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表面上看似是在说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迥异,但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者的赞扬和内心深处的向往。这里"仁贤"二字代表着崇高的道德标准,而"每自如"则是指这些品质出众的人物总能保持其本色,不随世事变化而改变。

最后,"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一句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作品(鲁连、褒姒)的研读和思考,引出了诗人对于自己归宿的疑问。这里"何处是吾庐"表达了诗人在精神追求上对于安身立命之地的探索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历史人物的赞美以及自身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不舍。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大林寺 上人茅斋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0)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

(0)

崖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

(0)

伊犁记事诗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0)

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薛罗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毷□[1]白眼斜。

(0)

卧病旬日未己闲书所感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