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吟·其一》
《戊午吟·其一》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

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

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

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一)》。诗中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联“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开篇即点明了圣贤通过学习理解人类社会,但若不深入探究天道,对“人”与“天”的关系认识仍不全面。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不仅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更应扩展到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认识。

颔联“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天”既指自然界,也象征着宇宙的普遍规律;“人”则代表人类自身。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自然界的融入,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如何滋养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春在木”和“木涵春”分别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展现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颈联“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强调了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这里的“万殊”指的是万物的多样性,“一本”则是指事物的根本或核心。通过探索不同事物的细微差别,人们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意义;而彻底研究事物的核心,才能认识到仁爱、道德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

尾联“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总结全诗,提出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只有理解了天道,才能真正了解自身。这里的“无间处”意味着天人之间没有隔阂,强调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当个体认识到自己与宇宙的内在联系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鼓励人们不仅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要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而实现个人与宇宙的和谐共存。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集古.梅

我今移尔满庭栽,不向东风怨未开。

回首看花花欲尽,北人初识越人梅。

(0)

集古.寒食席次

鞦韆打困解罗裙,把酒相看日又曛。

处士不知巫峡梦,春来犹见伴行云。

(0)

申元帅四隐图·其四李太白

谪在人閒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

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

(0)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十八菊

色笑秋光淡,香嫌酒力悭。

东篱在何处,客里见南山。

(0)

春温轩

三尺枯桐膝上横,一弹洗尽绮罗尘。

芙蓉城里谁为主,姑射山前别有人。

云雨不侵行处梦,丹青难写醉时真。

早寻林下乘鸾侣,莫遣春温过却春。

(0)

春日

白头不柰隙驹催,惯饮屠酥醉后杯。

百岁无多偏昼短,一年将尽又春来。

东君得地权终在,北斗随天柄已回。

造物却还真宰手,众人今后试登台。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