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于人,敢不施诸身。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于人,敢不施诸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表明诗人以大自在的心境对待世事,把欢乐和春意都浸润在酒杯之中。这不仅是一种诗意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豁然与满足。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则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单需求,以及对得失成败的超然态度。这里的“布衾”象征着平凡而简朴的生活,而“蒙头”则隐含着一种不问世事、自我满足的情怀。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曳竹杖”意味着悠闲自得,而“步过桑麻村”则描绘了一幅田园诗画般的宁静景象。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可能是在讲述一次生活上的小确幸,或许是对物价变化的一种感慨。这里的数字和具体事项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注。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则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述,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福祉之间的联系。这里的“恭俭”意味着谦和、节制,而“福谦”则暗示了一种敬畏鬼神、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未能行于人,敢不施诸身”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这种豁然自得的心境与生活方式传播给他人,并且愿意身体力行以影响周围的人。这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深厚的哲理思考。它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鼓励人们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得失成败。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水云开霁立高亭,依约黎阳对福星。
只见篇章矜镂管,不知勋业柱青冥。
早缘入梦金方砺,晚为传家鼎始铭。
鹤发四垂烟阁远,此生何处拜仪形。
锦笈朱囊连复连,紫鸾飞下浙江边。
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
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
戴湾老圃根基薄,虚费工夫八十年。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一本前三首题作感德叙》【唐·罗隐】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水云开霁立高亭,依约黎阳对福星。只见篇章矜镂管,不知勋业柱青冥。早缘入梦金方砺,晚为传家鼎始铭。鹤发四垂烟阁远,此生何处拜仪形。锦笈朱囊连复连,紫鸾飞下浙江边。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戴湾老圃根基薄,虚费工夫八十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5M6WU3BB.html
前年帝里望行尘,记得仙家第四人。
泉暖旧谙龙偃息,露寒初见鹤精神。
歌声上榻梁园晚,梦绕残钟汜水春。
知有箧中编集在,只应从此是经纶。
往年疏懒共江湖,月满花香记得无。
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出得函关抽得手,从来不及阮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