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

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

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

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茅屋被秋风摧残的情景,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首联“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以强烈的动态感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秋风的猛烈与无情,仿佛要将整个茅屋连同屋主一并卷走。颔联“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则在逆境中找到了一丝光明与宁静,太阳的光芒穿透云层,映照在诗人的枕上,而白云的倒影则轻柔地落在床前,形成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颈联“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用破旧的茶壶煮茶,茶香中似乎融入了明月的清辉;而用古老的砚台研墨时,墨汁仿佛汲取了天空的深邃与广阔。这两句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则表达了诗人彻夜难眠的心境,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他的内心却如同星辰般明亮,直到最遥远的斗牛座边,暗示着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闻崔氏女拜无念学道戏柬念师

撇他螺黛与铅华,爱渴惟消一碗茶。

檀板且教歌梵字,罗衣权剪作袈裟。

心如止水堪容月,身似寒株也著花。

摩顶几回亲记取,生生世世法王家。

(0)

秋日同梅子马方子公饮北安门

閒对枯槎与钓缗,暮云斑驳似龙鳞。

青山不许谈新事,白鸟如曾狎故人。

宫閤参差十里水,衣冠包裹一生尘。

西门车马东门月,冷热从谁问假真。

(0)

残冬选曹乏人戴星出入不觉过春感而赋此

若问曹中事,但观鬓上丝。

经年未见水,初度也无诗。

夜月閒杯子,春光恼侍儿。

西郊有游骑,唯汝不相宜。

(0)

感兴·其四

俗尘近不得,远之亦为弋。

扰扰色界里,具足清净人。

何边超梦幻,无法过贪嗔。

曹丘一滴水,自然智慧津。

(0)

别石篑·其四

君携我如头,我从君若尾。

不是西看山,便是东涉水。

谁家薄福缘,生此两狂子。

受用能几何,苦他双脚底。

(0)

二月二日余至南冈乾鹊遂定巢小杉佃者云渠自壬申读书巢后比今复来因纪此诗

春风携步上南冈,剌眼杉松隔岁长。

暂止鹊疑怜旧主,重移巢故傍西堂。

喧啁屋瓦千渠事,狼籍书堆为底忙。

可是山栖犹未稳,曾沾雨露向朝阳。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