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烈女秋·其二》
《烈女秋·其二》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不思粉黛学倾城,心对冰壶贮月明。

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

床头明镜春容减,桑下黄金秋叶轻。

守静不因时物感,西风荒草自蛩声。

(0)
注释
不思:不再考虑。
粉黛:化妆品,代指打扮。
倾城:形容女子极美的容貌。
冰壶:比喻人品高洁。
魏国节操:比喻高尚的道德或节义。
令女:典范的女子。
娥英:古代美女,此处可能象征贞洁。
床头明镜:床前的镜子。
春容减:春天容颜的憔悴。
桑下黄金:秋天桑叶泛黄。
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
时物感:外界事物的影响。
西风:秋风。
荒草:荒芜的草地。
蛩声:蟋蟀的叫声。
翻译
不再追求化妆打扮去比美,心中只装着如冰壶般纯净的明月。
她如同魏国的节操,成为典范的女性,湘江竹叶上的泪珠是为娥英而泣。
床头的镜子映照出春天容颜的消减,桑树下的黄金色叶子显得格外轻盈。
坚守宁静,不受外界事物所动,只有秋风吹过荒草,发出的蛩鸣声陪伴左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烈女秋》其二,以女子的贞洁和坚韧为主题,展现了她不慕世俗繁华,坚守节操的决心。首句“不思粉黛学倾城”描绘了主人公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内在品质的修养,决心如古代美女一般以德服人。接下来的“心对冰壶贮月明”进一步强调她的清高,心灵如冰壶般透明,内心充满光明。

“魏国节操成令女”借用历史典故,赞美她的节操堪比魏国的贤良淑德女子,暗示其坚贞不渝。而“湘江竹泪泣娥英”则借湘妃竹的传说,表达她的泪水如同湘江之水,为失去贞洁的悲剧而悲泣,象征着她的忠诚与哀伤。

“床头明镜春容减”写照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但她的内心依旧如春天般明媚。“桑下黄金秋叶轻”则以秋天的落叶比喻她的轻盈,即使岁月凋零,她的精神犹在。最后两句“守静不因时物感,西风荒草自蛩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她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只有秋风吹过荒草,才偶尔传来孤独的蟋蟀声,寓言她虽处孤寂,却坚守贞节,不为外物所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烈女的形象,赞美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坚贞的节操。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南乡子·无奈这群迷

无奈这群迷。
味色声中若系羁。
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
不染伊时不管伊。
春去又秋兮。
莫遣空逾十二时。
好把自然真妙旨,修为。
尘事萦仍道甚希。

(0)

洞仙歌·孤峰绝顶

孤峰绝顶,更无人能到。
万里虚空没边徼。
正秋高景静,雾扫云收,风露里,惟有月华高照。
浮生纷过客,好天良夜,醉舞狂歌错昏晓。
有谁知、一性圆满恒河,亘万古、光明不老。
竞对月、论利与谈名,全不想驹阴,暗催年少。

(0)

鹊桥仙·神清心妙

神清心妙,山长水远,有分何年瞻望。
晴空一月彩云飞,又起我、无穷想像。
一阳门径,九华恩露,惟愿分明指向。
竹风频起紫微烟,似有意、许归吾党。

(0)

南乡子·久不上春台

久不上春台。
直待将身跨九垓。
懒向人间深有谓,氛埃。
难趁邪风伤圣胎。
水栏映山斋。
赏遍从容首自回。
长谢故人书曲意,徽哉。
赢得腰琴拂袂来。

(0)

度清霄

一更一点一更初。
城门半掩行人疏。
茅庵潇洒一事无。
孤灯相对光清虚。
蒲团安稳身不拘。
跏趺大坐心如如。
月轮微出天东隅。
空中露出无名珠。

(0)

金丹诗四十八首

金鼎玄珠夜半功,纷纷五彩满房中。
只为日月交加合,却被龟蛇取次攻。
乍见容仪方恍惚,久看相貌即朦胧。
殷勤为报阳人道,此上真空不是空。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