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初过雨,野水尚回漩。
桥断思通竹,林疏渐补烟。
草光浮极浦,树色染遥天。
归去前途静,高槐咽暮蝉。
一村初过雨,野水尚回漩。
桥断思通竹,林疏渐补烟。
草光浮极浦,树色染遥天。
归去前途静,高槐咽暮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美丽。首句“一村初过雨,野水尚回漩”描绘了雨水刚刚停歇,村中积水在阳光下泛起漩涡的景象,展现出雨后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接着,“桥断思通竹,林疏渐补烟”两句,通过想象中的断桥与稀疏树林,以及远处升起的轻烟,营造出一种既空灵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时光的流逝。
“草光浮极浦,树色染遥天”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色彩与层次感,草地上的光线仿佛在水边跳跃,而远处的树木则将天空染上了一抹深邃的绿色,形成一幅和谐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最后,“归去前途静,高槐咽暮蝉”以归家的旅程作为收尾,通过静谧的环境和傍晚时分的蝉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匆匆百五好韶光,不信花飞有底忙。
一缕香魂随逝水,连天红雨作啼妆。
海棠未见梅行聘,桃树难教李代僵。
草就绿章无处诉,含冤我欲问巫阳。
烟雨迷濛夕照昏,满园春色带啼痕。
桃花空说三千岁,苦楝刚逢廿四番。
即有綵丝难系命,断无玉琯可回温。
茫茫瘴海凭飞渡,可念维摩病掩门。
地棘天荆客路艰,三年枉唱念家山。
笏袍子美鹃空拜,城郭丁威鹤未还。
无奈龙蛇方起陆,那堪虎豹又当关。
穷途我亦猖狂甚,狼藉青衫泪点斑。
故山茅屋数椽存,零落巢痕与爪痕。
雁雨蛩烟秋已老,蛟云蜃雾昼常昏。
家书寂寂沉双鲤,客泪潸潸洒七鲲。
不击西台竹如意,怕他朱鸟也消魂。
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
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
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
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