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师到石头,思乡忽上仲宣楼。
道逢二鸟人争羡,赋就三都志未酬。
江上芙蓉花试雨,岸边杨柳叶惊秋。
归帆好趁东风便,昨夜高堂梦远游。
千里寻师到石头,思乡忽上仲宣楼。
道逢二鸟人争羡,赋就三都志未酬。
江上芙蓉花试雨,岸边杨柳叶惊秋。
归帆好趁东风便,昨夜高堂梦远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求学的学子在异乡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千里寻师到石头,思乡忽上仲宣楼”,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为了求学,跋涉千里来到石头城(南京),在登临仲宣楼时,不禁思绪万千,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仲宣楼,原为三国时期诗人王粲所建,此处借以表达对故乡的向往和追忆。
颔联“道逢二鸟人争羡,赋就三都志未酬”,描述了主人公在旅途中偶遇两鸟,众人皆羡慕不已的情景,同时也暗喻了自己虽有才华,但尚未完成心中的宏愿——撰写《三都赋》。《三都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因其内容丰富、文辞华丽而闻名,这里借以表达主人公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期待与追求。
颈联“江上芙蓉花试雨,岸边杨柳叶惊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来临。江上的芙蓉花在细雨中绽放,岸边的杨柳叶随风摇曳,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
尾联“归帆好趁东风便,昨夜高堂梦远游”,表达了主人公渴望早日回家的心愿。他希望趁着东风顺流而下,尽快回到家中,去慰藉父母的思念之情。同时,最后一句“昨夜高堂梦远游”则以梦境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主人公在外求学的艰辛与孤独,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上方细路蟠如绾,下有晴川平似坂。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
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谁不从王事,夙夜独匪懈。
休沐犹坐曹,伏日不归廨。
平生熟大法,馀事工小楷。
自称霹雳手,作县真癣疥。
董宣虽强项,临事中实骇。
从君学吏礼,稍稍识起拜。
今当告别去,何以赠行迈。
二十罚自亲,此理须少戒。
檐前群鹊鸣相呼,法当有客或远书。
吾今何处得书尺,而况宾客乘轩车。
平生眼中抹泥涂,汎爱了不分贤愚。
卒为所卖罪满躯,放逐南越烹蟾蜍。
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莫知安稳无。
家书已自不可必,更望故人双鲤鱼。
故人顷来绝能疏,况复万岭千江湖。
鸡肋曾是安拳馀,至今畏客如于菟。
岂惟避谤谢还往,此日谁肯窥吾庐。
杜门却扫也不恶,何但忘客兼忘吾。
喧喧鸣鹊汝过矣,曷不往噪权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