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玉戏谷神寒,尽得风流在笔端。
散漫不分岩洞树,纷糅偏惹客人冠。
细披寻去全成句,粗点缀馀皆入观。
寺阁迥凌银色界,好教破冷一扶栏。
天公玉戏谷神寒,尽得风流在笔端。
散漫不分岩洞树,纷糅偏惹客人冠。
细披寻去全成句,粗点缀馀皆入观。
寺阁迥凌银色界,好教破冷一扶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天地间的大雪之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开篇“天公玉戏谷神寒”,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中雪花飘落的情景,仿佛是天公与谷神共同嬉戏,使得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寒冷而纯净的白色之中。
接着,“尽得风流在笔端”一句,既是对诗人艺术才华的高度赞扬,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笔墨,将这份自然之美完美地捕捉和再现。接下来的几句“散漫不分岩洞树,纷糅偏惹客人冠”,则进一步展现了雪景的广阔与细节的丰富。大雪覆盖了山岩、洞穴、树木,甚至客人的帽子,无处不在,无微不至,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视觉效果。
“细披寻去全成句,粗点缀馀皆入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深入观察与细致描绘,无论是细微之处还是整体布局,都能成为诗中的佳句,让人回味无穷。最后,“寺阁迥凌银色界,好教破冷一扶栏”则将视线引向一处寺庙,阁楼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以温暖与希望,同时也鼓励人们在寒冷中寻找一丝慰藉。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雪景的美丽与壮观,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雪轻不自持,风急更相借。
仙人集蓬岛,鸿鹄云中下。
飞腾障空虚,细碎穿隙罅。
光明入幽室,晃耀不知夜。
苦寒为公饮,酒尽解貂贳。
盘蔬起乡思,披绵问鹅鲊。
浮生夙何缘,今昔同官舍。
才调稍迫促,每羡公优暇。
草玄入幽微,曾不解嘲骂。
文衡委轻重,事亦宗伯亚。
我愚实未称,得友还自诧。
两骖万里心,双璧连城价。
尘土难淹留,云霄看高跨。
桕叶青青栎叶红,高低相倚弄秋风。
夜来雨后轻尘敛,绣出骊山岭上宫。
不到泾上邑,倏忽二十载。
环山敞楼阁,金碧想未改。
长溪拖翠玉,洗月发光彩。
秋声咽松杉,夜气馥兰茝。
白鸟自成群,黄猿行作队。
仙人控鲤去,岩下遗迹在。
犹疑深云中,弹琴尚相待。
唐儒工翰墨,石壁露璀璨。
意有神明怜,尘藓不得浼。
地胜来俊哲,宋子今出宰。
公馀缀吟笔,烂漫排珠琲。
又如崆峒兵,百万森甲铠。
寄我数十篇,翛然起沉痗。
胸中强搜抉,旧学久荒馁。
欲追天马踪,蹇蹶竟难逮。抚卷怀昔游,魂魄飞?叆。
何当裂云笺,看君吐江海。
城东二十里,寺有古石城。
过尽绿桑野,还依流水行。
水穷山亦合,老木一区平。
藓留虎豹迹,岩多猿狖鸣。
楼殿横涧阴,像塑铅黄剥。
庭中有高花,碧叶抱丹渥。
不知何岁年,舂容镇柔濯。
山僧亦庞眉,发语颇真朴。
却读罗泰碑,始知征战场。
赤谷纳箭血,夜鬼嗥冷创。
云雾第黯黪,英雄今则亡。
谁建大法宇,救援弘津梁。
每来即忘还,览古恣吟眺。
沿崖采菖蒲,兴发辄长啸。
偶随辟书起,末路遂难料。
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