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草堂风物清,秖言阳羡是青城。
谁知习隐孤峰下,犹有怀乡万里情。
坐石翻经延月上,临流曳杖看云生。
几时却汎吴江棹,来听松门涧瀑声。
上人草堂风物清,秖言阳羡是青城。
谁知习隐孤峰下,犹有怀乡万里情。
坐石翻经延月上,临流曳杖看云生。
几时却汎吴江棹,来听松门涧瀑声。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蜀山草堂为上人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上人草堂风物清”赞美了草堂环境的清新宁静,暗示了上人生活的简朴与超然。次句“秖言阳羡是青城”将草堂与著名的道教胜地青城山相提并论,表达了上人对道家文化的亲近。
第三句“谁知习隐孤峰下”进一步揭示了上人独自修行于山峰之下的隐逸生活,然而“犹有怀乡万里情”又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得诗作增添了人情味。
“坐石翻经延月上,临流曳杖看云生”两句通过描绘上人在月夜研读佛经和在溪边散步赏云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定生活,也体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享受。
最后一句“几时却汎吴江棹,来听松门涧瀑声”以期待再次乘舟泛游吴江,倾听松林间瀑布的清音,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既赞美了蜀山草堂的清幽环境,又揭示了上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驾扁舟,冲剧暑。
千里江上去。
夜宿晨兴,一一旧时路。
百年望了旬头,被人馋破,故纸里、是争雄处。
怎生诉。
欲待细与分疏,其如有凭据。
包裹生鱼,活底怎遭遇。
相逢樽酒何时,征衫容易,君去也、自家须住。
昔仰南洲德,今逢世嗣贤。
声名江左重,文教汉东专。
君意思空马,吾生肯绝弦。
江头无语处,一叶浪花前。
门巷客来稀,闲居静掩扉。
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
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
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
高皇神武,善驾驭豪英。
攘北狄,驱群盗,命天膺。
救苍生。
奈梦绕沙漠,隔温清,屈和好,召大将,归兵柄,列枢庭。
公指汴京。
威已振河洛,不顾身烹。
失一时机会,嗟左衽吾民。
痛岳家军。
孰扶倾。
久沉冤愤,七十载,还复遇,帝王真。
表遗烈,锡王号,日照临。
激士心。
始认安刘计,宁祸己,是忠臣。
我乘传,访壁垒,想精明。
英气凛然若在,仍题扁、昭揭天恩。
笑原头芳草,一死不能春。
交怨人神。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