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渡头风雪多,合江园里春婆娑。
一泓凉水照寒夜,酒阑翠羽能清歌。
横吹三弄听不得,美人岁晚何蹉跎。
芳华楼空渺何处,蜀王不归江水去。
合江渡头风雪多,合江园里春婆娑。
一泓凉水照寒夜,酒阑翠羽能清歌。
横吹三弄听不得,美人岁晚何蹉跎。
芳华楼空渺何处,蜀王不归江水去。
这首诗《梅花四章(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描绘了合江渡头的风雪景象与合江园内春意盎然的对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
首句“合江渡头风雪多”,开篇即以“风雪”营造出一种寒冷、肃杀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环境的严峻。接着,“合江园里春婆娑”形成鲜明对比,春意在园中婆娑起舞,生机勃勃,展现出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一泓凉水照寒夜”一句,将视线从园内转至渡头的一泓凉水,夜晚的凉水映照出四周的寂静与寒冷,与园内的春色形成反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冷暖对比。
“酒阑翠羽能清歌”则将视角转向渡头的酒肆,翠羽(可能指酒馆中的装饰或侍女)在酒尽之时仍能唱出清脆悦耳的歌声,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寻求慰藉的精神。
“横吹三弄听不得,美人岁晚何蹉跎”两句,诗人借音乐的断绝和美人(可能象征着美好时光或理想)的迟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这里的“美人”既可理解为女性形象,也可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美人岁晚的蹉跎,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岁月易逝的深深忧虑。
最后,“芳华楼空渺何处,蜀王不归江水去”两句,将思绪引向更深远的历史与自然之中。芳华楼的空寂与蜀王的不归,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江水的流逝,既是自然现象的体现,也是时间永恒流动的象征,暗示着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自然规律始终不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以及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多少闲情,桃源问蹊,柯山看棋。
把杏花春雨,从头吟了,木犀秋月,开户邀之。
气卷风云,眼空江海,万古从前我已知。
君休笑,任陈抟假睡,豫让佯痴。
风回太液清池,欲留住、东皇共笑嬉。
想乾坤浩浩,谁曾整顿,干戈扰扰,孰问安危。
笼络人才,登崇禄秩,赤箭青芝败鼓皮。
都休问,看营巢燕子,哺乳莺儿。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戴郎昆仲太风流。
翠娥愁。
解貂裘。
醉中摸索玉搔头。
绣被*香肌粉滑,云作帐,月为钩。
茅庵权当小秦楼。
意绸缪。
话扬州。
琼花骑鹤两悠悠。
薄幸三生今老矣,无梦到,那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