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遍南墙玉,与春相伴归。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
鹃老催红药,云香近紫微。
樯竿两燕子,也带笑声飞。
题遍南墙玉,与春相伴归。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
鹃老催红药,云香近紫微。
樯竿两燕子,也带笑声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名为《送别薛丞(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绘。
"题遍南墙玉,与春相伴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亲朋好友聚首的场合,手执酒杯,沿着南边的玉壁一字一顿地吟唱着离别之词,同时也与即将过去的春天一起告别。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花明晴岸阔,帆转暮江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景图:鲜艳的花朵在宽广的河岸旁盛开,阳光照耀下,水波不兴;而船只在傍晚时分缓缓扬帆,江面因春雨的滋润变得更加丰饶。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
"鹃老催红药,云香近紫微。" 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意境:老鹃鸟儿在树梢上叫唤,催促着花儿早些开放;而远处山峦间弥漫着淡淡的云气,带来一丝花香,与高空中紫色的云彩相呼应。这里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樯竿两燕子, 也带笑声飞。"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燕子的描写:在细长的屋脊上,成双的燕子嬉戏,它们的欢快声响如同笑语一般,在空中飘荡。这不仅是对春天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友情和离别之情的一种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告别的朋友以及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含蓄的情感态度。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壮东南、飞观切云高,峻堞缭波长。
望蔽空楼橹,重关警柝,跨水飞梁。
百万貔貅夜筑,形胜隐金汤。
坐落诸蕃胆,扁榜安江。
游子凭阑凄断,百年故国,飞鸟斜阳。
恨当时肉食,一掷赌封疆。
骨冷英雄何在,望荒烟、残戍触悲凉。
无言处,西楼画角,风转牙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