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来泾川,星岁已再周。
托兹山水胜,谓可成迟留。
奈何外物牵,抚事心悠悠。
久知世道恶,奚事仍夷犹。
璚林有奇鹤,未尝识罗罦。
翩然觅灵凤,接翅昆仑丘。
自我来泾川,星岁已再周。
托兹山水胜,谓可成迟留。
奈何外物牵,抚事心悠悠。
久知世道恶,奚事仍夷犹。
璚林有奇鹤,未尝识罗罦。
翩然觅灵凤,接翅昆仑丘。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的《杂诗十一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自我来泾川,星岁已再周。”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自来到泾川后,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接着,“托兹山水胜,谓可成迟留。”诗人借山水之胜景,希望能够在此停留,享受宁静与美好。
然而,“奈何外物牵,抚事心悠悠。”现实的束缚让诗人无法如愿,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愁。诗人深知世道的险恶,却仍旧犹豫不决,难以决断。
“久知世道恶,奚事仍夷犹。”表达了诗人对世道的深刻认识,以及在面对复杂世事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璚林有奇鹤,未尝识罗罦。”以璚林中的奇鹤比喻理想中的自由与超脱,而“未尝识罗罦”则暗示了现实的束缚与限制。
“翩然觅灵凤,接翅昆仑丘。”诗人渴望像灵凤一样飞翔,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昆仑丘。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无奈与苦闷。
匡庐之山朝雨歇,万壑千岩敛晴色。
芙蓉朵朵翠欲流,漠漠溪桥少行客。
白鹿古洞翳莓苔,紫阳教规遗墨迹。
君今半刺此名区,山川文献两清绝。
忆从太学诵君文,落地珠玑江动色。
吴门梦寐驰停云,燕台杯酒共明月。
明月高高还照人,一从离合几圆缺。
那知此会不可常,仆夫在门又言别。
是时江云凝不飞,冻雨霏霏半成雪。
玉树临风不可扳,琪花著草真堪折。
折赠难将一段情,强写新诗手欲裂。
长材政理良不难,伫听佳声满城阙。
公暇匡庐载酒过,好景寄予壮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