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全文
唐 / 广宣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望苑招延后,禅扉访道馀。

祗言俟文雅,何意及庸虚。

率性多非学,缘情偶自书。

清风闻寺响,白日见心初。

重道逢轩后,崇儒过魏储。

青宫列芳梓,玄圃积琼琚。

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

龙怀受恩感,含思几踌躇。

(0)
注释
望苑:皇家园林,比喻招揽人才的地方。
招延:邀请,延请。
禅扉:佛门,寺庙的门。
访道:探寻修行或真理。
祗言:只说,仅仅提及。
俟:等待。
文雅:文人雅士。
及:达到,包括。
庸虚:平庸谦虚的人,自谦之词。
率性:按照本性,不做作。
非学:不是通过正规学习得到的。
缘情:随着情感。
自书:自己书写,自我表达。
清风:清新的风,比喻高洁的品性。
寺响:寺庙中的声音,如钟声、诵经声。
白日:明亮的白天,象征光明正大。
心初:初心,最初的愿望或心态。
重道:重视道德修养。
逢:遇到,比作尊崇。
轩后:黄帝,古代帝王,这里代指道德高尚的人。
崇儒:推崇儒家思想。
过:超过。
魏储:魏国的皇储,比喻前朝重视儒学的君主。
青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这里泛指皇宫。
芳梓:名贵的梓木,比喻优秀的人才。
玄圃: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琼琚:美玉,比喻珍贵的事物或人才。
郑鼠:比喻低劣或不配的人。
宁容者:怎能容许存在。
齐竽: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龙怀:比喻君王的心怀。
受恩感:感受到恩惠而感激。
含思:心中充满思绪。
踌躇:犹豫,徘徊。
翻译
在皇家园林中延请贤才之后,又到佛门静地探访修行之余韵。
只说是等待文人雅士,没想到竟然也包括了我这样的平庸之辈。
我本性直率,大多学问并非刻意习得,只是随情感而偶然自己书写。
在佛寺中听那清风的回响,明亮的日光下显现出初心。
重视道德如同尊敬黄帝,推崇儒学更胜过魏国的皇储。
青宫里排列着名贵的梓木,玄圃中堆积着美玉。
像郑国的劣鼠怎配在这里容身,而我这如同滥竽充数之人却久居于此。
心中充满受恩的感慨,满怀思绪,几次犹豫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皇太子的闲适生活,他在园苑中招待宾客,禅房内探讨道德。诗中的“望苑招延后,禅扉访道馀”表达了他对修养和学问的追求,而“祗言俟文雅,何意及庸虚”则显示出他对浅薄无用的东西缺乏兴趣。诗人认为率性而为之事多非学问所在,他偶尔自书,是因为跟随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清风闻寺响,白日见心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其中寺院的钟声在清风中传来,阳光明媚之下显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重道逢轩后,崇儒过魏储"可能是指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尊崇,轩辕黄帝和孔子都是被崇敬的人物。

诗中还提到了“青宫列芳梓,玄圃积琼琚”,这里的青宫可能是指佛教寺院,而玄圃则是道观。"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中的“郑”和“齐”很可能是指古代的音乐家,诗人在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留。

最后,“龙怀受恩感,含思几踌躇”则展现了诗人对皇上的恩惠充满感激之情,他内心的思绪交织,难以言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学问探讨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一位皇太子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内在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广宣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钱塘徐教谕春萱堂

陟屺积遥想,望云郁重襟。

夫子树丛萱,罗生北堂阴。

爱日耀朝景,繁英媚华簪。

采掇忧可忘,盼睐情何深。

方欣禄就养,亦尔道自任。

南陔有遗响,白华多好音。

愿言保贞素,永怀慈母心。

(0)

封阳驿

官船早发渡头沙,回首东风日又斜。

千里云山横桂岭,一江春水涨桃花。

荒村鸡犬临欹岸,细雨凫鹥傍钓楂。

南望苍梧烟树晚,凤韶何处吊重华。

(0)

挽黄存斋先生

不识樵川路,空闻处士名。

文宗周大雅,道重鲁诸生。

国待徵遗逸,人皆敬老成。

秋风歌楚些,西北暮云横。

(0)

卜算子.春晚

帘幕楝花寒,啼鴂催春去。

芳草天涯绿渐迷,烟树无重数。

老骥顿长缨,犹忆云霄路。

流水孤村独掩门,白发东风暮。

(0)

念奴娇.寄徐指挥

中天日丽转洪钩,紫凤黄龙呈瑞。

附翼攀鳞登庆会,谁是晚成之器。

击楫中流,闻鸡而起,多少澄清志。

斗牛南射,寒光炯炯垂地。

报道玉塞秋高,虎皮雕羽箭,西征辽水。

铭勒燕然头欲白,壮矣风云英气。

他日归来,堂开绿野,富贵功名遂。

故园松菊,邻翁酿酒同醉。

(0)

残形操

梦生于触兮,狸偶异形。吉凶有定兮,梦胡足凭?

嗟嗟巫咸兮,不疑何徵。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