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鲁论语,行在虞典谟。
观理上下易,游情三百诗。
苟能体诸躬,四种蕴无馀。
但侈资博览,五车亦云徒。
新年景和韶,法宫此斋居。
政务值多暇,吾还读吾书。
读书如是读,岂同章句儒。
志在鲁论语,行在虞典谟。
观理上下易,游情三百诗。
苟能体诸躬,四种蕴无馀。
但侈资博览,五车亦云徒。
新年景和韶,法宫此斋居。
政务值多暇,吾还读吾书。
读书如是读,岂同章句儒。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风格,表达了乾隆皇帝(弘历)在斋居时专心读书的情怀。诗中提到“志在鲁论语,行在虞典谟”,表明了他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知识,更在于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的学习。通过“观理上下易,游情三百诗”,展现了他对《周易》和《诗经》的深入理解与情感共鸣。
“苟能体诸躬,四种蕴无馀”一句,强调了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身体力行的重要性。接着,“但侈资博览,五车亦云徒”则提醒了广泛阅读虽好,但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和实践,也只是徒劳。
“新年景和韶,法宫此斋居。政务值多暇,吾还读吾书。”描绘了在新年时节,皇帝在宫中静心读书的场景,即使政务繁忙,也抽空阅读,体现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最后,“读书如是读,岂同章句儒”表明了他读书不仅仅是追求字句的解释,而是要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与一般的学者有所不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乾隆皇帝在繁忙政务之余,依然坚持修身养性、勤于读书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其作为帝王的博学与深思。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
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