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扶桑万丈,此中佛日常明。
登堂始识开士,俨然一古先生。
东望扶桑万丈,此中佛日常明。
登堂始识开士,俨然一古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庄严的画面。诗人站在东方,遥望扶桑,那里的太阳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加明亮,象征着佛法的光辉普照。通过“东望扶桑万丈,此中佛日常明”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登堂始识开士,俨然一古先生”两句,诗人以“登堂”为引子,暗示进入了一个神圣的空间,遇见了“开士”,即得道高僧。这里的“开士”不仅指出了人物的身份,也隐含了对智慧与道德的推崇。诗人用“俨然一古先生”来形容这位高僧,既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也强调了其形象的庄重与历史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僧形象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传统与历史的怀念。诗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具宗教色彩又富含人文情怀的艺术世界。
野蔌随宜酒半醺,富儿盘馔拥红裙。
兰亭会上无丝竹,芥蔕区区笑右军。
山中之乐兮乐可忘饥,饮有菊水兮茹有芝。
辟谷孔易兮何涝何旱,漱咽沆瀣兮曷其耘菑。
野粟稔兮酿酒,醉而歌兮樵者和之。
分半桃食未既兮,烂彼斧柯于局棋。
悯哄市之遏籴兮,形或鹄而肠龟。
谁独有此山中兮,我将焉追。
送子于归兮,聊声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