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马有伯乐,画马有伯时。
伯乐永已矣,伯时犹见之。
长林之下无茂草,此马得无半饱饥。
一疋背树似揩痒,一疋龁枯首羸垂。
赵子作此必有意,志士失职心伤悲。
我思肥马不可羁,不如瘦马劣易骑。
焉得生致此二疋,马亦如我老且衰。
破鞍弊鞯骨硉矹,狂豪敢学幽并儿。
无世尘处天地阔,我后子先缓辔看山时赋诗。
相马有伯乐,画马有伯时。
伯乐永已矣,伯时犹见之。
长林之下无茂草,此马得无半饱饥。
一疋背树似揩痒,一疋龁枯首羸垂。
赵子作此必有意,志士失职心伤悲。
我思肥马不可羁,不如瘦马劣易骑。
焉得生致此二疋,马亦如我老且衰。
破鞍弊鞯骨硉矹,狂豪敢学幽并儿。
无世尘处天地阔,我后子先缓辔看山时赋诗。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为徐企题赵子昂所画二马》。诗中通过描绘两匹瘦弱的老马,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命运的哀叹。
"相马有伯乐,画马有伯时。伯乐永已矣,伯时犹见之。" 这几句以伯乐、伯时两位古代鉴别马匹的高手为喻,表明诗人对赵子昂所画马作出高度评价。
"长林之下无茂草, 此马得无半饱饥。" 描述了马匹生活在贫瘠的环境中,连基本的食物都难以充足,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困境和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不满。
"一疋背树似揩痒,一疋龁枯首羸垂。"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马匹瘦弱、无力的形象,隐喻诗人的自己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和衰败。
"赵子作此必有意,志士失职心伤悲。" 表示诗人认为赵子昂在画马时是有深意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作为志士而未能施展抱负的悲凉感受。
"我思肥马不可羁,不如瘦马劣易骑。" 这两句通过对比肥马与瘦马,表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
"焉得生致此二疋,马亦如我老且衰。" 诗人感慨自己和画中的马匹都已年迈力衰,命运多舛。
"破鞍弊鞯骨硉矹,狂豪敢学幽并儿。" 描述了马具的破旧以及诗人对于过去英雄豪杰的怀念与自比。
"无世尘处天地阔,我后子先缓辔看山时赋诗。"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脱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山川,从而写下这首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画中马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时代变迁以及个人的抱负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