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吕梁之水天下奇,奔腾轰湱无停时。
飞冰走雪耀日色,龙吟鲸吼啼蛟螭。
恍如鳌足昨夜折,银河倒倾忙骤驰。
又如天鼓落下界,神丁六甲相追随。
舟人伏枕不敢睡,稚子未解惊满颐。
黄河源自星宿海,千里万里归天池。
济川以南数十水,汇同潨会来于斯。
蓄受既富发泄盛,俯视此理良无疑。
不信请看田道间,夜来春雨今朝泥。
君不见吕梁之水天下奇,奔腾轰湱无停时。
飞冰走雪耀日色,龙吟鲸吼啼蛟螭。
恍如鳌足昨夜折,银河倒倾忙骤驰。
又如天鼓落下界,神丁六甲相追随。
舟人伏枕不敢睡,稚子未解惊满颐。
黄河源自星宿海,千里万里归天池。
济川以南数十水,汇同潨会来于斯。
蓄受既富发泄盛,俯视此理良无疑。
不信请看田道间,夜来春雨今朝泥。
这首《吕梁行》描绘了吕梁水的壮丽景象,诗人陆深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水流的奔腾轰鸣、冰雪闪耀、龙吟鲸吼、如同天鼓坠地的奇观。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自然界的壮美与人类生活的紧张状态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君不见吕梁之水天下奇,奔腾轰湱无停时。”开篇即以“君不见”引出主题,强调吕梁水的非凡之处,其奔腾不息的气势令人震撼。“飞冰走雪耀日色,龙吟鲸吼啼蛟螭。”进一步描绘水流的动态之美,冰雪在阳光下闪耀,仿佛龙、鲸、蛟、螭都在水中吟啸,增添了神秘与活力。“恍如鳌足昨夜折,银河倒倾忙骤驰。”这里运用想象,将水流比作折断的鳌足、倒翻的银河,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猛烈与壮观。“又如天鼓落下界,神丁六甲相追随。”再次以天象比拟水流,天鼓的坠落与神灵的伴随,赋予了水流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舟人伏枕不敢睡,稚子未解惊满颐。”描绘了人们面对如此壮观景象的反应,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黄河源自星宿海,千里万里归天池。”总结了吕梁水的源头与最终归宿,体现了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济川以南数十水,汇同潨会来于斯。”指出吕梁水是众多河流汇聚之地,强调其在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蓄受既富发泄盛,俯视此理良无疑。”表达了对吕梁水丰富水源和旺盛流动性的赞叹,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的平衡法则。“不信请看田道间,夜来春雨今朝泥。”最后以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反证,说明春雨过后土地变泥泞,间接印证了吕梁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吕梁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也蕴含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我悬虞山当一舍,曾几寻山止其下。
见山便怪老足困,剑门拂水心空挂。
诸君生长为山邻,终日熟游非曰乍。
今朝懊恼有长篇,颇被春泥妨不借。
尽自空濛雨亦奇,抱衾况宿林庐夜。
开门点火照芙蓉,湿翠还堪酒中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