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精力尽于诗,诗到成时不自持。
脱著衣冠对神武,婆娑空复羡诸儿。
一生精力尽于诗,诗到成时不自持。
脱著衣冠对神武,婆娑空复羡诸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感兴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情投入与自我超越的追求。首句“一生精力尽于诗”道出了诗人将毕生的热情与精力都倾注在了诗歌创作上,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接下来,“诗到成时不自持”则描绘了当一首诗完成时,诗人内心的激动与难以自制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创作过程中的喜悦,也可能是对作品完成后的满足与自豪。
后两句“脱著衣冠对神武,婆娑空复羡诸儿”,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他仿佛脱去了世俗的束缚,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境界(“神武”可能象征着高尚的道德或精神力量),以一种自由自在的姿态,欣赏着周围的世界,甚至羡慕起那些孩童般的纯真与无忧无虑。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童真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了宋人文学中常见的对精神自由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探索。
坐断此江干,池亭百亩宽。
禽鱼全性命,花竹报平安。
有道行其志,非时做甚官。
丰神更闲雅,野服竹皮冠。
寄声黄与宋,书去望书还。
别后交情在,年来世路艰。
吾思蹈东海,君合隐西山。
诗卷勤收拾,留名天地间。
梅花庾岭外,别是一山川。
那使民无讼,须知狱有冤。
心常存正直,法不尚平反。
于氏缘何事,阴功到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