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西风动葛衣,呼僮前启竹间扉。
山僧好睡钟声晏,社户多贫酒气微。
岂是客愁浑较可,秪因书卷解忘归。
旴江百里清无滓,枉属閒人坐钓矶。
草草西风动葛衣,呼僮前启竹间扉。
山僧好睡钟声晏,社户多贫酒气微。
岂是客愁浑较可,秪因书卷解忘归。
旴江百里清无滓,枉属閒人坐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清晨生活情景。开篇“草草西风动葛衣,呼僮前启竹间扉”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微凉的早晨气氛,以及主人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唤醒仆人打开竹制门扉。紧接着,“山僧好睡钟声晏,社户多贫酒气微”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僧侣赖床不起,与世间百姓因贫困而无酒可饮的对照情景,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俗匮乏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岂是客愁浑较可,秪因书卷解忘归”两句,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虑和逃避现实的方式。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示了其通过阅读书籍来暂时忘却归家的愁绪。
最后,“旴江百里清无滓,枉属閒人坐钓矶”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中的“旴江”指的是长江的一段,其水质清澈见底;而“閒人”则是闲适之人的代称,坐在矶石上垂钓,这种场景不仅展示了主人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在早晨醒来后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