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身须用哲,事繁诸葛死。
牵牛饮颍滨,谁云高尚士。
保身须用哲,事繁诸葛死。
牵牛饮颍滨,谁云高尚士。
这首诗通过对比诸葛亮和牵牛的形象,探讨了保身与高尚之间的关系。首句“保身须用哲”,强调了智慧在保全自身中的重要性,暗含着对诸葛亮这位智者的推崇。诸葛亮一生勤勉,最终因事务繁忙而英年早逝,这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智慧地处理事务,避免过度劳累。
接着,“事繁诸葛死”一句,既是对诸葛亮命运的感慨,也隐含了对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反思。诸葛亮的例子提醒人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和福祉。
“牵牛饮颍滨”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牵牛饮水于颍水之滨,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谁云高尚士。”这句话意在质疑,仅仅远离尘嚣是否就能称得上是高尚?还是说,真正的高尚在于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既不被世俗所累,又能坚守道德与智慧的高地?
整首诗通过对比诸葛亮的忙碌与牵牛的闲适,以及对“高尚”的深层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现代生活状态的反思,鼓励人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的成长。
桃李皆艳竹独清,红紫皆醉竹独醒。
此君洵自有奇节,胡然此日烦罍瓶。
罍瓶罄矣竹不改,岂其惝恍迷真宰。
移方易向惘不知,当年高节今安在。
吾闻种竹无期雨即移,全凭人事与天时。
若使沈酣终不改,青青安得向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