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东山卧未能,徵书络绎下神京。
威行雁塞风烟净,传拥龙旗组练明。
献纳不忘山甫衮,安危须仗亚夫营。
旧题几遍燕然石,看取重磨好勒铭。
欲向东山卧未能,徵书络绎下神京。
威行雁塞风烟净,传拥龙旗组练明。
献纳不忘山甫衮,安危须仗亚夫营。
旧题几遍燕然石,看取重磨好勒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被征召东山再起,肩负重任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这位将军才能与忠诚的赞美,以及对其能平定边疆、稳定国家局势的期待。
首句“欲向东山卧未能”,形象地表达了将军内心虽有归隐之意,但国事当前,责任在肩,无法放下。接着“徵书络绎下神京”描述了朝廷接连发出的征召令,显示出将军备受重视。
“威行雁塞风烟净,传拥龙旗组练明”两句,通过“雁塞”这一边疆象征,展现了将军平定边疆、维护边境安宁的功绩。同时,“龙旗组练明”则以华丽的意象,描绘出将军统领军队时的威严与荣耀。
“献纳不忘山甫衮,安危须仗亚夫营”赞扬了将军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更在国家治理上贡献良多,是国家安危的倚仗。这里“山甫衮”和“亚夫营”分别借用了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忠诚与能力。
最后,“旧题几遍燕然石,看取重磨好勒铭”表达了对将军功绩的肯定与期待,希望其功绩能够像刻在燕然石上的历史一样,流传千古,永载史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将军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以及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充满了对英雄的颂扬之情。
地迥意森爽,秋水潆复流。
万柏夹修径,古松枝相樛。
寺门窈且深,台殿若云浮。
布席列笙歌,同心日遨游。
有时狎麋鹿,忽尔侣群鸥。
心旷境殊豁,山深吾可留。
不识簪缨贵,岂复茅茨羞。
山谷宜有灵,宾友此倡酬。
坐阅寒桂影,出门无所求。
多病欲无言,凄风感心曲。
十年侍明光,群书校天禄。
冠佩含春风,翱翔总鸾鹄。
素饱愧未湔,拾遗梦空触。
岂期挥翰手,欲展扶黎足。
竹简经蠹穿,胸襟被尘梏。
虽云日偃仰,亦复成局促。
非不思古人,知荣守其辱。
雅志良难酬,叹息声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