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疏雨打篷声,枕上悠扬梦半醒。
明日觉来浑不记,隔船相语过前汀。
似闻疏雨打篷声,枕上悠扬梦半醒。
明日觉来浑不记,隔船相语过前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晚细雨的氛围,通过对声音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迷离的梦境。"似闻疏雨打篷声"一句,借助“似闻”二字,既传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辨不清现实与梦境的声音,又通过“疏雨打篷声”,勾勒出窗外细雨绵密的节奏,让读者仿佛能够聆听到那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
"枕上悠扬梦半醒"则让人感到诗人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心境既有所牵挂,又不愿彻底清醒。这里的“枕上”二字,暗示了一个私密而温馨的空间,而“悠扬”一词,则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遐想。
"明日觉来浑不记"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淡忘和轻视。夜晚的细雨带来的梦境,到了白天醒来后,却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这种对过去美好而又渺茫记忆的淡漠,不禁让人感慨。
"隔船相语过前汀"一句,则是对梦中与远方之人的交流。这里的“隔船”意味着空间上的隔绝,而“相语”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触及的交流。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感。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以及那种隔绝而无法沟通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梦幻又现实、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世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在夜雨中的情感流转,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与感受,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于亲情和友情的渴望。
中兴道士以牛鸣,淡墨百果尤著声。
妙入神品仍有灵,我不识之钦其名。
曾得乌犍两横轴,又有石榴才一幅。
武昌使君旧寄诗,末言秀才乃其族。
忽有纬文来款门,自言真是当家孙。
口诵罗诗若翻水,他诗历历俱能言。
一见前画叹真迹,愿得生绡奋吾笔。
为作来禽对石榴,一扫横枝生意出。
我诗不工人已陈,有诗岂复能动人。
为君一写史君语,更求知己如罗君。
渊明有琴本无弦,白傅偏喜听人弹。
不如空中风度曲,随风往来声断续。
非宫非商从君听,不中律吕无亏成。
大如角韵来孤城,细似蚓窍苍蝇声。
华亭夜鹤圆吭清,颤动长引寒蝉鸣。
或疑凤咮叫霄汉,又恐仙佩云中行。
使其似曲无别调,安得自在声泠泠。
蛙喧尚谓胜鼓吹,牛鸣犹以黄钟称。
丝不如竹亦漫语,赖此七窍俱珑玲。
幽人院静新凉生,八风不问来纵横。
短簟六尺午睡足,彷佛神来传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