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城南野草衰,昔年此地斗王师。
可怜铁骑长驱日,正是戈船苦战时!
驿吏夜闻摩剑战,海天阴见列旌旗。
中丞、刺史同舟死,不死胡尘死更悲!
三水城南野草衰,昔年此地斗王师。
可怜铁骑长驱日,正是戈船苦战时!
驿吏夜闻摩剑战,海天阴见列旌旗。
中丞、刺史同舟死,不死胡尘死更悲!
这首诗《过三水驿即事有感》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描绘历史场景与情感交织的景象,展现了对过往战争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联“三水城南野草衰,昔年此地斗王师”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战场遗址的荒凉景象,昔日的战斗之地如今只剩下衰败的野草,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可怜铁骑长驱日,正是戈船苦战时!”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惨烈,铁骑的长驱直入与戈船的艰苦战斗,展现了战争双方的英勇与牺牲。
颈联“驿吏夜闻摩剑战,海天阴见列旌旗”通过驿吏的视角,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夜晚的剑声与阴沉的天空下排列的旌旗,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压抑的气氛。
尾联“中丞、刺史同舟死,不死胡尘死更悲!”表达了对战争中官员牺牲的哀悼,同时也流露出对无辜百姓因战争而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无常、生命脆弱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情怀。
紫云之山澉湖水,山光水色真无比。
其中高隐有何生,商洛遗踪差足拟。
何生家世本簪缨,有才不欲干时名。
传经早入杏坛席,议礼还轻鲁两生。
生逢明季兵戈乱,赤眉铜马交奔窜。
匿影惟修忉利天,无心更入承明殿。
遂能绝迹向空山,牧竖樵夫相往还。
林下不嫌宾客到,篱边深喜岁时閒。
即今老作丘园客,闭户著书聊自得。
十亩犹存丙舍田,数椽不改扶阳宅。
年来城市少经过,坐对云山且放歌。
木食草衣忘岁月,不知鬓发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