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退朝门下省,槐影扶疏清昼永。
琐窗一枕梦仙山,觉来毛骨犹清冷。
谪官道出武夷山,风景翛然似梦间。
碧溪九曲山万叠,况值密雪妆烟鬟。
宽恩今日容归去,笑指洞天寻旧路。
霜晴日暖白云深,遥望幔亭天一柱。
羽人导我游仙溪,翠壁苍崖晚更奇。
浩歌快饮纵回棹,星月耿耿风凄凄。
晓来换骨岩中看,玉润金坚馀片片。
三姝骈立映彤霞,二水交流萦素练。
征鞍欲去更从容,仙境灵迹岂易逢。
他日追思不可到,梦魂还过七闽中。
忆昨退朝门下省,槐影扶疏清昼永。
琐窗一枕梦仙山,觉来毛骨犹清冷。
谪官道出武夷山,风景翛然似梦间。
碧溪九曲山万叠,况值密雪妆烟鬟。
宽恩今日容归去,笑指洞天寻旧路。
霜晴日暖白云深,遥望幔亭天一柱。
羽人导我游仙溪,翠壁苍崖晚更奇。
浩歌快饮纵回棹,星月耿耿风凄凄。
晓来换骨岩中看,玉润金坚馀片片。
三姝骈立映彤霞,二水交流萦素练。
征鞍欲去更从容,仙境灵迹岂易逢。
他日追思不可到,梦魂还过七闽中。
此诗《武夷行》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描绘了诗人一次前往武夷山的旅行经历,以及对山中美景的深切感受。
首句“忆昨退朝门下省,槐影扶疏清昼永”,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朝廷退朝后,漫步于槐树浓荫下的宁静时光,那是一段悠长而清静的日子。接着,“琐窗一枕梦仙山,觉来毛骨犹清冷”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仙山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谪官道出武夷山,风景翛然似梦间”描述了诗人实际踏上旅途,穿越武夷山时,眼前的景色如同梦境一般,清新脱俗。接下来,“碧溪九曲山万叠,况值密雪妆烟鬟”则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碧绿的溪流蜿蜒曲折,山峦层层叠叠,加上密雪覆盖,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宽恩今日容归去,笑指洞天寻旧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回归自然的渴望,而“霜晴日暖白云深,遥望幔亭天一柱”则描绘了天气转好后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白云深处,远处的山峰仿佛直插云霄,形成了一座独特的景观。
“羽人导我游仙溪,翠壁苍崖晚更奇”则展现了诗人与仙人的相遇,以及在仙溪边游览时所见的奇异景色。最后,“浩歌快饮纵回棹,星月耿耿风凄凄”描绘了诗人畅饮欢歌,乘船返回时的情景,星空下,微风吹拂,别有一番风味。
“晓来换骨岩中看,玉润金坚馀片片”表现了诗人清晨在岩石中观察自然之美的体验,岩石表面光滑如玉,坚实如金。“三姝骈立映彤霞,二水交流萦素练”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中三座山峰并排矗立,映照着红霞,两条河流交汇,缠绕着白色的丝带。
“征鞍欲去更从容,仙境灵迹岂易逢”表达了诗人虽即将离开,但仍对这次旅行中的仙境般体验感到难以忘怀。“他日追思不可到,梦魂还过七闽中”则以梦境收尾,预示着未来无论何时何地,诗人的心灵都会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整首诗通过对武夷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离索未相逢,情亲在诗轴。
归来两丹枫,诗作牛腰束。
妙语挟风霜,劲气穿我屋。
眼中识慈明,尊下惭小陆。
念昔少年时,洞庭思濯足。
援琴写将归,临河叹鸣犊。
正尔巢一枝,何劳排五鹿。
江阔洲渚寒,微风泛时菊。
剧谈斗低昂,露草复淋漉。
谁家酒杯宽,满引瓮头渌。
何知程卫尉,未暇顾藉福。
鼓柂牵牛河,顿觉沧溟促。
柴门临江皋,炎蒸颇云极。
金稚无壮心,火老有骄色。
慈云办甘雨,电扫不容隙。
劳生天边月,躔次饱更历。
缅怀程夫子,热客难造席。
涵濡被童蒙,肥瘠各有适。
瑰材构露寒,挥斤由匠石。
不邀里闾敬,人自观至德。
鄙夫极荒芜,何能臻壸域。
弱龄再鼓衰,櫜弓避勍敌。
萧然专一丘,非关与尘隔。
董生悲不遇,而我异休戚。
高林收晚霭,归鸟俱敛翼。
诗成独微吟,长怀矫云翮。
伊昔宅关辅,门闾萃冠盖。
停杯邀明月,意气殊蔼蔼。
春风堕江城,蒐狝颜鬓改。
粪除二亩地,羊裘力薪采。
矫首望舒圆,何由赏心在。
烟村杂箫鼓,丛祠响竽籁。
谁能伴儿嬉,颇复偿睡债。
初惊釜鸣雷,遽作涛捣海。
非关骨相屯,长闲荷真宰。
吾生计已决,无劳问蓍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