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事孔颜,嚣嚣恣仰止。
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
尧舜可再生,夔龙未终死。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
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
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
结发事孔颜,嚣嚣恣仰止。
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
尧舜可再生,夔龙未终死。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
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
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儒家理想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对明君贤臣治世的向往。开篇“结发事孔颜,嚣嚣恣仰止”,表明诗人自幼便以孔子和颜回为榜样,心怀崇敬之情。接着,“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则透露出诗人虽历经挫折,但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找到了知音,得以施展抱负。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一句,强调了儒家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不会误导人,反而能培养出真正的领导者。“尧舜可再生,夔龙未终死”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憧憬,即即使古代圣贤已逝,但他们的精神与理想仍可传承不息。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描绘了诗人深夜反思,决心效仿国士,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指出在盛世之中,个人的功名地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品德。“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最后强调,尽管追求功名,但不能牺牲廉耻之心,这是立身之本。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儒家道德观念的深刻理解和坚持,以及对实现社会公正、理想政治的强烈渴望。
听说梅山,一邱内、深藏曲折。
过醒心桥下,水光清彻。
迤逦跻攀登翠岭,沈沈烟壑千峰列。
更小亭、风露逼华堂,荷香发。
歌声动,云横阕。
舞腰转,风回雪。
正良辰美景,众宾欢悦。
老子中间聊笑傲,酒行莫放觥筹歇。
愿此生、长似钓璜公,添华发。
小小华堂,朱阑外、乱山如簇。
更云中仙掌,一峰高矗。
南极老人呈瑞处,丙丁躔次光相烛。
又谁知、堂上有闲人,无拘束。
宾朋至,须歌曲。
风月好,纷丝竹,都不管、世间是非荣辱。
屈指如今侪辈少,几人老后能知足。
问此身、何地寄生涯,唯松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