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天子明圣君,早闻羔雁聘陈群。
河清地应千年瑞,星聚天回五色文。
遂有青鸾鸣桂树,也怜黄鹄伴沙云。
诗筒坐得苏台使,百过愁吟到落曛。
至正天子明圣君,早闻羔雁聘陈群。
河清地应千年瑞,星聚天回五色文。
遂有青鸾鸣桂树,也怜黄鹄伴沙云。
诗筒坐得苏台使,百过愁吟到落曛。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郭翼所作,题为《次陈敬初见寄二首兼怀张仲敏(其一)》。诗中,诗人赞扬了至正天子的英明圣德,提及他通过礼仪如羔雁之聘来选拔贤才。接着,诗人借河水澄清、五星汇聚的祥瑞景象,象征着天子的德行深入人心,国家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青鸾鸣桂树"描绘了一幅仙鹤在月宫桂树间鸣叫的画面,寓意天子的仁德如同仙界般高洁。而"黄鹄伴沙云"则表达了对友人张仲敏的怀念,以黄鹄的形象寄托对他的深情厚谊。最后,诗人以"诗筒坐得苏台使,百过愁吟到落曛"收尾,表达了自己多次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深深忧虑和愁绪,直到夕阳西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天子的德政,寓言仙境,又流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展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典雅与深沉。
人生良苦不自知,三折肱乃成良医。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