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界和人文活动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古代皇帝与臣子的和谐关系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表示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节气变化与音乐之美相结合,这里“五月”指的是农历的端午节,而“五音”则是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即宫、商、角、徵、羽五种基本乐音。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这两句强调了端午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传统上这一天被赋予了很多吉祥和驱邪的意义,因此无论大小事务都会与“神”字联系起来。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这里诗人提到了端午节时流行的习俗——用香包装住艾草制成的香囊或者用彩丝编织成的饰物来避邪和保健。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描绘了自然界中花朵竞相开放与端午节特有的粽子(即粽)之美好,显示出季节更迭和文化传承的活力。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则是对宴会场所的描写,通过“方”和“圆”的形状对比,展现了皇宫建筑的壮丽与和谐。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这两句表明在这样的宴席上,每一次的言谈都显得格外庄重,诗人通过“六义”强调了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最后几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赞美之词,诗人通过身体部位的动作来形容宴会中人的欢乐状态,同时也表达了文化艺术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以宫廷宴会为载体,通过对五行、五音、节气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文明,同时也反映出李隆基作为一位帝王,对国家安定和臣民和谐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