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小隐亦蓬莱,渐与红尘断往来。
落日数声牛背笛,清香一树水边梅。
草堂客散留云宿,苔径人稀为鹤开。
闻筑钓矶吾未信,凤凰元有凤凰台。
神仙小隐亦蓬莱,渐与红尘断往来。
落日数声牛背笛,清香一树水边梅。
草堂客散留云宿,苔径人稀为鹤开。
闻筑钓矶吾未信,凤凰元有凤凰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逸脱俗的仙境画卷。诗人以“神仙小隐亦蓬莱”开篇,将隐居之地比作仙界的蓬莱,暗示了此处远离尘世的纷扰,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渐与红尘断往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与与世隔绝的状态。
“落日数声牛背笛,清香一树水边梅”两句,通过夕阳下牧童悠扬的笛声和水边梅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梅花的清香与落日的余晖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草堂客散留云宿,苔径人稀为鹤开”则描绘了隐居之所的幽静与雅致。草堂中客人散去后,云朵似乎也愿意在此停留,而苔藓覆盖的小径,只有偶尔的访客才会开启,显示出这里的环境不仅自然,而且充满了神秘与宁静的气息。
最后,“闻筑钓矶吾未信,凤凰元有凤凰台”表达了对传说中的钓矶和凤凰台的真实性的怀疑,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化生活的一种向往。这里运用了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栖息地的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世界的一种追求。
扬帆越江淮,河水来活活。
吕梁扼其冲,石芒殊峭拔。
溯河柁忽摧,度洪缆遽绝。
前途总安流,风劲桅复折。
兼旬涉险艰,脱命争毫发。
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阳月。
皇舆方北狩,前旌晓已发。
疾驱望清尘,我马不及秣。
出关历峻阪,下视原野阔。
涧溪多萦迥,冈岭互盈缺。
旧游如梦寐,古道无改辙。
经时春草变,久旱夏云热。
远行诚苦辛,傥免蒙霜雪。
采诗先生笔如铁,铁作拄杖如持节。
楚江东西往复还,老兴相追几年月。
击之不折镕不流,化为何物今何州。
上摩星辰下入水,未到周南应未休。
遗名在世收不去,时复精光照烟雾。
宣溪笑和涯翁歌,歌向庐山最高处。
我来为尔意独存,行歌再过宣溪门。
杖兮杖兮谁可问,望断天涯云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