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
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
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
老郑谈绝妙,辛杨句敷腴。
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
酒阑兴未了,左转城南隅。
大江围楚碧,烟水入元虚。
流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
一月三见梦,梦中相与娱。
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
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
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
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
老郑谈绝妙,辛杨句敷腴。
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
酒阑兴未了,左转城南隅。
大江围楚碧,烟水入元虚。
流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
一月三见梦,梦中相与娱。
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姜夔在春天游历大别寺和郎官湖的所见所感。他欣赏着垂杨与春草的美景,感叹石友间的默契无需多言。诗人与老友郑、辛、杨的交谈甚欢,他们的言辞犹如美酒般醇厚。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平日里与子姚子的交往,时常邀请僧人共话,或与琴师相伴,享受闲适生活。
然而,诗人心中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对旧友的疏远感到遗憾。他常常在梦中与故人相聚,但现实中却只能每日面对江潮和武昌的鱼,心中充满惆怅。整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