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亭曾忆看梅花,摇落江湖两鬓华。
梦断罗浮寒月堕,见梅不认是谁家。
炉亭曾忆看梅花,摇落江湖两鬓华。
梦断罗浮寒月堕,见梅不认是谁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所作的《赠同舍生》。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炉亭曾忆看梅花”,诗人回忆起曾经在炉亭边观赏梅花的情景,梅花的美丽与清香,定格在记忆之中,充满了温馨与怀念。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通过梅花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次句“摇落江湖两鬓华”,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已步入中年,两鬓斑白,漂泊于江湖之间。这里的“江湖”不仅指实际的水域,也暗喻人生的漂泊与艰辛。诗人以“两鬓华”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苍老与沧桑,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第三句“梦断罗浮寒月堕”,诗人梦回罗浮山,那里的寒月已经落下。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常被用来象征精神的归宿或心灵的寄托。梦中的情景与现实形成对比,寒月的落下象征着梦境的破碎,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最后一句“见梅不认是谁家”,诗人再次见到梅花,却无法辨认出这是谁家的梅花。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对梅花的熟悉与喜爱,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模糊与孤独感。梅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既代表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象征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时时携步月,处处把寻春。
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
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
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空王百法学未得,姹女丹砂烧即飞。
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
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
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
碧油幢下捧新诗,荣贱虽殊共一悲。
涕泪满襟君莫怪,甘泉侍从最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