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徒慕大佛,诵经过千日。
大佛在我心,不在传与习。
僧徒慕大佛,诵经过千日。
大佛在我心,不在传与习。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名为《杂咏五首(其二)》。诗中探讨了对“大佛”的理解与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内在化与普遍性。
“僧徒慕大佛,诵经过千日。” 开篇描绘了一幅僧侣们虔诚追求大佛形象的场景,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诵读与实践,试图接近或理解大佛的精神内涵。这里的“大佛”不仅指佛教中的大佛像,更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或理想目标。
“大佛在我心,不在传与习。” 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深刻见解。他指出,真正的“大佛”并非外在的形象或教义所能完全传达,而是在每个人心中,是一种内在的觉悟和精神追求。这强调了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即通过内心的感悟和修行,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的“大佛”,实现自我超越和精神升华,而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传授和习得。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时,应注重内心的体验和自我探索,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学习上。
江上麒麟几高冢,大节如山摇不动。
十丈丰碑表墓门,幽光能贲泉台宠。
十字乃出尼父手,二千年来骨不朽。
特笔能存让国心,片石争得名山寿。
字迹剥落苔藓青,拿攫犹作蛟龙形。
阳冰之篆斯邈隶,对此不觉成蝘蜓。
小儒目论好苛细,真赝往往以臆计。
辙迹纵云未至吴,千里何难尺书寄。
观乐久流上国声,表微讵悖春秋意。
讫今访古蓉江湄,字青石赤形模奇。
若非至圣亲题字,安得风雷护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