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嘷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嘷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首句“秋声满南国”以“秋声”点明季节,渲染出南国特有的秋意氛围。接着,“一叶此飘蓬”运用比喻手法,将孤零零的落叶比作随波逐流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孤独情绪。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通过对比墙内外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冷清与寂寥。墙外是千门万户,而墙内则是庭院空旷,四壁空荡,营造出一种与外界隔绝、内心空虚的意境。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嘷风”两句,运用听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驴的嘶鸣和狗的吠叫,打破了夜的宁静,但这些声音反而更加凸显了四周的寂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最后,“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描绘了一幅深夜中灯火昏暗、人未眠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着沉沉的黑暗,无法入眠,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孤独与寂寞的心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
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
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
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
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壒消亡,风火灭收。
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
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
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
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来,帝实顾余。
执其羔豚,苹藻是菹。
帝今在堂,泉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