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
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
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
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
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
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
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
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景象。开篇“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两句,勾勒出一幅江水蜿蜒、瀑布飞流的自然画卷,其中“白玉堆”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地理特征,而“蒋径”则是一条被野草所覆盖的小路,这里交织成一种荒凉与美丽并存的氛围。接着,“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迈无力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愿意在简陋的小屋中安度晚年,这里的“轩辕国”和“帝舜城”都是古代的国家名称,通过这些历史的参照物,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第三句“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描绘了秋天景色中的凄美与静谧。这里的“丹凤”可能是指一种红色的凤凰,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而“昼飞”则是在白日中飞翔的形象;“一龙秋卧九江清”则是用以龙比喻长江,在秋天安静地躺在九江之间,水清如洗。
最后两句“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诗人表达了对当世之人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即希望能够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这里的“经济”指的是合乎道德和时宜的生活方式,而“中原致太平”则是期盼中央之地能达到太平无事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