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贻南康陈处士陶》
《贻南康陈处士陶》全文
唐 / 谭用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

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

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

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

(0)
注释
蒋径:蒋径,可能指蒋村的小路,也可能指代某种玉石堆积的地方。
二十四滩声:二十四滩,可能指河流中的多个滩涂,声音可能指流水声。
轩辕国:轩辕,即黄帝,古代华夏族的始祖。
茅茨帝舜城:茅茨,简陋的茅草屋,帝舜城,指传说中舜帝居住的地方。
丹凤:丹凤,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一龙:一龙,可能指龙舟,也可能象征帝王或重要人物。
经济:这里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中原: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诗人的故乡或期望之地。
太平: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争。
翻译
白玉堆边小路曲折,回荡着二十四滩的水声。
年迈的国度没有战事,如同黄帝的领地,尽管贫穷,帝舜之城仍有简陋的茅屋。
丹凤在白天飞翔,周围树木显得冷清,一条巨龙在秋天静卧在九条江河的清澈水面。
世人不要嘲笑我无治国之才,只待天下太平,我还有更大的抱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景象。开篇“白玉堆边蒋径横,空涵二十四滩声”两句,勾勒出一幅江水蜿蜒、瀑布飞流的自然画卷,其中“白玉堆”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地理特征,而“蒋径”则是一条被野草所覆盖的小路,这里交织成一种荒凉与美丽并存的氛围。接着,“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迈无力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只愿意在简陋的小屋中安度晚年,这里的“轩辕国”和“帝舜城”都是古代的国家名称,通过这些历史的参照物,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第三句“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描绘了秋天景色中的凄美与静谧。这里的“丹凤”可能是指一种红色的凤凰,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而“昼飞”则是在白日中飞翔的形象;“一龙秋卧九江清”则是用以龙比喻长江,在秋天安静地躺在九江之间,水清如洗。

最后两句“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诗人表达了对当世之人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即希望能够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这里的“经济”指的是合乎道德和时宜的生活方式,而“中原致太平”则是期盼中央之地能达到太平无事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

作者介绍
谭用之

谭用之
朝代:唐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袁州九日

信美登高日,宜春有旧台。

花非吴地发,雁是楚天来。

郭外千家尽,窗中万壑开。

此乡多旨酒,聊覆使君杯。

(0)

哭侄阿乘三首·其二

夙龄称独秀,弱质竟罹灾。

一旦随朝露,千秋閟夜台。

为山成复止,逝水去无回。

始悟兰芳促,何应寿不材。

(0)

哭侄阿乘三首·其一

生期嗣芳轨,奄忽抚灵车。

竹下衔杯尽,苔前望履虚。

膏帷初息照,尘榻尚留书。

魂去依长夜,心伤十起馀。

(0)

始发滇中

荒外倦游日,南中归去情。

春心同社燕,旅迹任江萍。

自恨拂衣晚,谁云脱屣轻。

独怜山太宰,门下绝嵇生。

(0)

怀沈二仪曹

地重留司后,官清建礼初。

江间堪吏隐,天外惜离居。

草合春回骑,冰开日望鱼。

西京访遗事,还拟赋凭虚。

(0)

山行

市朝非隐地,山水恋吾城。

霜后枫林改,云边雁影明。

五湖沿泛意,三亩卜居情。

岂学平原宦,徒为世网婴。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