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通香火上高穹,雨脚随收不见踪。
岂但五民保狼戾,也缘造物相龙钟。
连山柿栗难胜摘,入市禾麻乍出舂。
一饱可期秋酿熟,青山绿水即过从。
才通香火上高穹,雨脚随收不见踪。
岂但五民保狼戾,也缘造物相龙钟。
连山柿栗难胜摘,入市禾麻乍出舂。
一饱可期秋酿熟,青山绿水即过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自然与人间生活的美好景象。首句“才通香火上高穹,雨脚随收不见踪。”通过对香火(可能指的是祭祀或烧香)与雨脚(即雨后泥土的气息)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和神秘。
接下来的“岂但五民保狼戾, 也缘造物相龙钟。”则表达了一种对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哲思。这里的“五民”可能指的是古代所谓的五等人民,而“保狼戾”则是比喻社会安宁无患,“也缘造物相龙钟”则是说万物之间有如龙凤般的和谐相处。
第三句“连山柿栗难胜摘,入市禾麻乍出舂。”具体描绘了农事活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大自然中辛勤工作的情景。这里的“连山”可能是指山连绵不绝的地方,“柿栗难胜摘”形象地表达了果实繁多,而“入市禾麻乍出舂”则描写了农产品丰富,进入市场后被迅速买卖的情况。
最后两句“One饱可期秋酿熟,青山绿水即过从。”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在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可以一饱口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状态及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对和谐安宁生活的追求与期待。
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
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
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
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
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
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