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分无徐福岛,盛时犹说郑和舟。
解歌黄鸟真明哲,龙斗蜗争恐未休。
海外分无徐福岛,盛时犹说郑和舟。
解歌黄鸟真明哲,龙斗蜗争恐未休。
这首诗《广州杂诗(其四)》由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海外与历史人物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海外分无徐福岛”,借用了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海外探索与未知世界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传说的反思。徐福的故事在后世被赋予了多种解读,此处或暗示着海外探险与追求理想化的境遇往往充满未知与变数。
次句“盛时犹说郑和舟”,提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展现了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的繁荣景象。通过对比徐福与郑和,诗人或许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探索的不同方式与目的,以及这些探索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接下来,“解歌黄鸟真明哲”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黄鸟”象征为某种智慧或真理的象征,强调了理解与认知的重要性。这里的“解歌”可能指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揭示,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推崇。
最后一句“龙斗蜗争恐未休”,以“龙”与“蜗”的形象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权力斗争与小人之争的永不停息。其中,“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与地位,“蜗”则代表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权力斗争与人性弱点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引用,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类探索、智慧、权力斗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陈宝琛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敏锐洞察力。
我闻谂禅师,断薪接绳床。
杨岐初住时,撒雪满屋堂。
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浆。
看来古佛心,不为屋有亡。
心公自别宗,眼碧髭又霜。
更接十千众,建此新道场。
梯空插璇题,会海结宝方。
自营不住心,每唱无底囊。
如明珠走盘,如利刀截肪。
以兹众生故,苦为诸佛忙。
寥寥一贞境,渺渺万法航。
泥空竟成著,堕有终是盲。
青灯落檐花,吾道千丈光。
爰采麦矣岷之阳,麦秀蕲兮登我场。
岐岐而生自天产,两两而并维星祥。
我行其野逢酂长,酂长忻然持穗往。
自言此穗实秀时,六稻俱垂惟麦仰。
晋之四穟唐六岐,虽有其物无其时。
我君圣武绥万邦,我侯骏德为藩维。
君臣尧舜禹,十风五日雨。
干戈偃息将兆和,拍手齐唱崆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