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
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
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清。
张王左道曹刘战,秖此祇园不识兵。
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
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
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清。
张王左道曹刘战,秖此祇园不识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法济寺的游历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 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寺庙晚景,山间猛虎的吼声与寺中暮钟的鸣响交织,营造了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
"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用“石剑”比喻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三伏”指的是夏季最热的时节,表明诗人的锲炼如一日甚于一日。“巴猿报五更”则是说夜深人静之时,有猿啼响起,更深了夜的寂静。
"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清。"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种竹养茶”表明诗人过着一种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而“家计薄”则透露出诗人不以物质富裕为追求。“依山临水”则描绘了法济寺所处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远离尘嚣。
"张王左道曹刘战,秖此祇园不识兵。"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战争的淡漠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张王左道曹刘战”是指古代名将们的战绩,而“秖此祇园不识兵”则意味着在这座寺庙中,诗人远离纷争,只愿沉浸于自然之美,不愿涉足战争之事。
整首诗通过对法济寺周遭环境和个人生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