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荒寒断客过,偶携之子共扪萝。
纵观天外皆鲸浸,下视城中等蚁窠。
悼友孤怀方濩落,逢僧逆境暂销磨。
夜归剩乞松明火,霜满前山滑处多。
绝顶荒寒断客过,偶携之子共扪萝。
纵观天外皆鲸浸,下视城中等蚁窠。
悼友孤怀方濩落,逢僧逆境暂销磨。
夜归剩乞松明火,霜满前山滑处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中送别的画面。"绝顶荒寒断客过,偶携之子共扪萝"两句表明诗人在极其荒凉且寒冷的山顶上与客人告别,并带着孩子一同摘取野果实。这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清的情感氛围。
"纵观天外皆鲸浸,下视城中等蚁窠"两句则是诗人从高处眺望,远处山峰如同海中的鲸鱼跃起,而低头看向脚下的城市,却只有细小如蚁穴般的存在感。这两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突显了个人在宏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悼友孤怀方濩落,逢僧逆境暂销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不舍,以及遇到出家人时,对于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期待。这里的"悼友"与后文中的"夜归剩乞松明火"相呼应,体现了诗人的深情。
最后两句"夜归剩乞松明火,霜满前山滑处多"则描写了夜晚返回时,仅剩下请求松明之火的场景,以及前方山路上积满霜冻,行走困难的情形。这既是对环境的细腻刻画,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思想情怀。
去年今日关山路,疏雨断魂天气。
据鞍惊见,梅花的皪,篱边水际。
一枝折得,雪妍冰丽,风梳雨洗。
正水村山馆,倚阑愁寄,有多少、春情意。
好是孤芳莫比。自不分、歌梁舞地。
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
琴韵初调,茗瓯催瀹,炉薰欲试。
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
赏残陶径菊。正袅袅愁予,风凄露肃。何人抱幽独。
更檐马锵金,廊鱼响木。此情谁属。
向底处、骋怀游目。
小窗前,频览菱花,一笑鬓丝犹绿。萧索。
故国云迷,佳人日暮,轻颦倚竹。短钗敲玉。
算几夜,恁孤宿。
问旅情如许,怎生排遣,应费酒尊诗轴。
最无端、谁隔西楼,正调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