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
馀人偶对面,白昼辄欲寝。
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
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
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
馀人偶对面,白昼辄欲寝。
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
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浚的《遣兴五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颍川深夜长谈的情景,以及对世俗的反感和对朋友来访时的款待态度。
首句“我逢刘颍川”,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相遇。接着,“竟夕不向枕”表达出两人彻夜长谈,直至深夜仍未休息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谈话的趣味性。
“馀人偶对面,白昼辄欲寝”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与刘颍川之间的不同。在其他人面前,诗人可能显得疲惫或想要休息,但在与刘颍川交谈时,即使是在白天,也感到精神饱满,不想睡觉。
“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感。他认为自己天生不喜欢世俗之事,甚至不敢轻易地对事物进行评价或评判,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最后,“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则是对朋友来访时的态度。诗人认为,过于直接或明确的交往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拘束,因此在朋友到来时,他选择以饮酒的方式进行轻松的交流,营造一种自在和谐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对世俗的反感和对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